基于生态安全的乌兰布和灌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11页 |
| 1 绪论 | 第11-2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国外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国内水资源配置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国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国内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 ·水资源配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水资源配置研究发展趋势 | 第17页 |
|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页 |
|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 ·资料收集、调查与实验 | 第18-20页 |
| 2 研究区概况及用水现状 | 第20-25页 |
| ·乌兰布和灌域概况 | 第20-22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2页 |
| ·灌域现状用水量及开发利用程度 | 第22-23页 |
| ·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页 |
| ·小结 | 第23-25页 |
| 3 区域主要植被群落生长对地下水的响应 | 第25-43页 |
| ·乌兰布和灌域沙区典型植物群落的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 ·植物群落类型 | 第25页 |
| ·群落盖度特征 | 第25-26页 |
| ·不同典型群落之间多样性分析 | 第26-27页 |
| ·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生长与地下水位响应关系 | 第27-31页 |
| ·优势植被冠幅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第27-28页 |
| ·优势植被株高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第28-29页 |
| ·优势植被盖度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 | 第29-31页 |
|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分析 | 第31-41页 |
| ·年内变化规律 | 第32-34页 |
| ·年际变化规律 | 第34-39页 |
| ·空间变化规律 | 第39-41页 |
| ·全灌域水位埋深分析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4 水资源分析 | 第43-56页 |
| ·山丘区地表径流量分析 | 第43-44页 |
| ·地下水分析 | 第44页 |
| ·黄河来水量分析 | 第44-46页 |
| ·灌域引黄水量分析 | 第46-47页 |
| ·黄河槽蓄水量分析 | 第47-50页 |
| ·淖尔水资源分析 | 第50-55页 |
| ·淖尔的形成 | 第50页 |
| ·淖尔水面面积遥感解译 | 第50-53页 |
| ·淖尔蓄水量估算 | 第53-54页 |
| ·灌域淖尔周边耕地面积利用分析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5 水资源需求过程分析 | 第56-64页 |
| ·生活需水量预测 | 第56-57页 |
| ·农业需水量预测 | 第57-60页 |
| ·农林牧业灌溉需水量预测 | 第57-59页 |
| ·牲畜发展规模及需水量预测 | 第59-60页 |
| ·工业需水量预测 | 第60页 |
| ·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 第60页 |
| ·生态需水量预测 | 第60-62页 |
|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 | 第60-61页 |
|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 | 第61-62页 |
| ·需水总量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6 基于生态安全的水资源合理配置 | 第64-75页 |
| ·供水能力分析 | 第64页 |
| ·水资源配置原则与思路 | 第64-66页 |
| ·水资源配置原则 | 第64-65页 |
| ·水资源配置机制 | 第65-66页 |
| ·水资源配置思路 | 第66页 |
| ·水资源配置模型的建立 | 第66-70页 |
| ·灌域水源及用户分类 | 第66-67页 |
| ·目标函数 | 第67-68页 |
| ·约束条件 | 第68页 |
| ·参数说明 | 第68-70页 |
| ·计算工具 | 第70页 |
| ·配置结果与分析 | 第70-73页 |
| ·水资源供给的可靠性分析 | 第73-74页 |
| ·建议 | 第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76页 |
| ·展望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