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2-17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1页 |
| ·黄河流域概况 | 第17-18页 |
|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页 |
| ·水文与泥沙特征 | 第17-18页 |
| ·流域地质背景 | 第18页 |
| ·长江流域概况 | 第18-21页 |
| ·流域自然地理 | 第18-19页 |
| ·水文与泥沙特征 | 第19-20页 |
| ·流域地质背景 | 第20-21页 |
| 第3章 样品来源及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 ·重矿物分离 | 第22页 |
| ·角闪石分选 | 第22页 |
| ·角闪石单矿物元素化学分析 | 第22-24页 |
| ·角闪石群体矿物元素化学分析 | 第22-24页 |
| 第4章 长江口与黄河口矿物特征 | 第24-32页 |
| ·长江口碎屑矿物特征 | 第24-27页 |
| ·长江口重矿物特征 | 第24-26页 |
| ·长江口轻矿物特征 | 第26-27页 |
| ·黄河口碎屑矿物特征 | 第27-29页 |
| ·黄河口重矿物特征 | 第27-28页 |
| ·黄河口轻矿物特征 | 第28-29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碎屑矿物特征对比分析 | 第29-32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重矿物特征对比 | 第29-30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轻矿物特征对比 | 第30-32页 |
| 第5章 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角闪石和石英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2-47页 |
| ·角闪石和石英矿物学特征 | 第32-34页 |
| ·角闪石矿物学特征 | 第32-34页 |
| ·石英矿物学特征 | 第34页 |
| ·角闪石群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34-41页 |
| ·常量元素 | 第35页 |
| ·微量元素 | 第35-38页 |
| ·稀土元素 | 第38-41页 |
| ·稀土元素含量特征 | 第38-39页 |
| ·稀土元素特征值 | 第39-40页 |
|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 第40-41页 |
| ·石英群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47页 |
| ·氧化物 | 第41-42页 |
| ·微量元素 | 第42-44页 |
| ·稀土元素 | 第44-47页 |
| ·稀土元素含量特征 | 第44页 |
| ·稀土元素特征值 | 第44-45页 |
|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 第45-47页 |
| 第6章 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角闪石、石英物源指标分析 | 第47-64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碎屑矿物差异分析 | 第47-49页 |
| ·流域风化条件差异 | 第47页 |
| ·入海沉积物物质来源差异 | 第47-48页 |
| ·矿物含量差异分析 | 第48-49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角闪石物源分析 | 第49-59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角闪石结晶岩石类型分析 | 第50-51页 |
| ·微量元素物源分析 | 第51-55页 |
| ·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 第55-56页 |
| ·比较早期数据分析 | 第56-59页 |
| ·长江口与黄河口沉积物石英物源分析 | 第59-62页 |
| ·微量元素物源分析 | 第59-61页 |
| ·稀土元素物源分析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