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图像拼接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图像拼接的理论基础及其关键技术 | 第16-30页 |
·摄像机成像的几何基础 | 第16-20页 |
·针孔相机模型及其摄像机坐标系 | 第16-17页 |
·世界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与摄像机坐标系间的关系 | 第17-20页 |
·摄像机运动及图像变换模型 | 第20-23页 |
·摄像机的运动 | 第20页 |
·图像变换模型 | 第20-23页 |
·图像拼接过程 | 第23-30页 |
·图像获取 | 第24-25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25页 |
·图像配准 | 第25-28页 |
·图像融合 | 第28-30页 |
第3章 基于SIFT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 | 第30-40页 |
·SIFT特征提取 | 第30-36页 |
·尺度空间的建立 | 第31-32页 |
·尺度空间极值点检测 | 第32-33页 |
·精确定位局部极值点 | 第33-35页 |
·特征描述符的生成 | 第35-36页 |
·SIFT特征匹配 | 第36-38页 |
·相似性度量 | 第37页 |
·欧氏距离 | 第37-38页 |
·SIFT算法的实现效果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基于RANSAC的匹配特征点对的提纯与改进算法 | 第40-49页 |
·传统RANSAC算法 | 第40-43页 |
·传统RANSAC算法简介 | 第40-41页 |
·影响RANSAC算法的关键因素 | 第41-43页 |
·改进RANSAC算法 | 第43-47页 |
·传统RANSAC算法存在的缺陷 | 第43页 |
·针对不足提出改进RANSAC算法 | 第43-4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图像的拼接与融合 | 第49-59页 |
·图像的插值技术 | 第49-51页 |
·最近邻插值法 | 第50页 |
·双线性插值法 | 第50-51页 |
·三次线性插值法 | 第51页 |
·图像的融合方法 | 第51-53页 |
·取平均值法 | 第52页 |
·渐入渐出的加权平均法 | 第52-53页 |
·多分辨率样条法 | 第53页 |
·本文采用的图像拼接与融合算法 | 第53-58页 |
·图像拼接与融合算法的实现 | 第53-55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总结 | 第59-60页 |
·创新点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