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

石渠阁会议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7-14页
 第一节 石渠阁会议的概念第7页
 第二节 石渠阁会议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7-10页
  一、 对石渠阁会议的研究第7-8页
  二、 对石渠遗文的研究第8页
  三、 石渠阁会议与汉代经学问题的联系第8-10页
 第三节 石渠阁会议的研究价值第10-14页
第一章 石渠阁会议与经学人物第14-35页
 第一节 石渠阁会议与《易》学第14-19页
  一、 《易》学与会学者的历史记载第14-15页
  二、 《易》学师承第15-16页
  三、 《易》学博士第16页
  四、 施雠、孟喜、梁丘贺争立博士第16-17页
  五、 汉代其他《易》学流派与会议的联系第17-19页
 第二节 石渠阁会议与《书》学第19-23页
  一、 《书》学与会学者的历史记载第19页
  二、 《书》学师承第19-20页
  三、 《书》学博士第20页
  四、 大、小夏侯的学术特色第20-21页
  五、 夏侯胜对宣帝朝的政治贡献第21-22页
  六、 《书》学其他流派对会议的影响第22-23页
 第三节 石渠阁会议与《礼》学第23-28页
  一、 《礼》学与会学者的历史记载第23页
  二、 《礼》学师承第23-24页
  三、 《礼》学博士第24-25页
  四、 后仓之学第25-26页
  五、 二戴《礼记》与《仪礼》学的差异第26-28页
 第四节 石渠阁会议与《春秋》学第28-32页
  一、 《春秋》学与会学者的历史记载第28页
  二、 《春秋》学师承第28-30页
  三、 《春秋》学博士第30页
  四、 《春秋》学在石渠阁会议前后的变化第30-32页
 第五节 石渠阁会议与《诗》学第32-35页
  一、 《诗》学与会学者的历史记载第32页
  二、 《诗》学师承第32-33页
  三、 《诗》学博士第33页
  四、 《诗》学者人物在石渠阁前后的事迹第33-35页
第二章 石渠阁会议内容遗文第35-54页
 第一节 五礼与石渠遗文第35-49页
  一、 吉礼第35-37页
  二、 凶礼第37-45页
  三、 军礼第45页
  四、 宾礼第45-46页
  五、 嘉礼第46-49页
 第二节 石渠遗文与汉宣帝第49-54页
第三章 石渠阁会议的影响第54-70页
 第一节 石渠阁会议使汉代博士体系趋于完善第54-57页
 第二节 石渠阁会议促使齐学与鲁学的斗争与融合第57-63页
 第三节 石渠阁会议促使灾异符瑞思想的兴起第63-67页
 第四节 章句之学进一步完善发展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后记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箕子研究
下一篇:战国秦汉时期齐方士神仙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