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图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20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的理论研究 | 第21-26页 |
·P2P 网络借贷的定义和特征 | 第21-22页 |
·P2P 网络借贷的定义 | 第21-22页 |
·P2P 网络借贷的特征 | 第22页 |
·P2P网络借贷兴起的原因与作用 | 第22-24页 |
·P2P网络借贷兴起的原因 | 第22-23页 |
·P2P网络借贷的作用 | 第23-24页 |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管理原则 | 第24-25页 |
·回避风险原则 | 第24页 |
·分散风险原则 | 第24-25页 |
·转移风险原则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国外 P2P 网络借贷的经营模式 | 第26-37页 |
·Zopa 模式 | 第26-31页 |
·运营模式 | 第26-28页 |
·风险管理 | 第28-31页 |
·Lending Club模式 | 第31-36页 |
·运营模式 | 第32-35页 |
·风险管理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国内 P2P 网络借贷经营模式 | 第37-48页 |
·宜信模式 | 第37-41页 |
·运营模式 | 第38-40页 |
·风险管理 | 第40-41页 |
·点融网模式 | 第41-45页 |
·运营模式 | 第41-44页 |
·风险管理 | 第44-45页 |
·国内外P2P网络借贷模式对比 | 第45-47页 |
·运营模式对比 | 第45页 |
·风险管理对比 | 第45-46页 |
·行业监管对比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我国 P2P 网络借贷发展与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48-56页 |
·我国P2P行业现状 | 第48-51页 |
·行业现状 | 第48-49页 |
·行业特征 | 第49-51页 |
·我国P2P行业风险管理现状 | 第51-53页 |
·信用风险管理 | 第51页 |
·操作风险管理 | 第51页 |
·流动性风险管理 | 第51-52页 |
·安全风险管理 | 第52页 |
·法律与监管管理 | 第52-53页 |
·规范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 第53-54页 |
·巩固互联网技术对P2P平台的支撑作用 | 第54页 |
·加强行业自律监管 | 第54页 |
·完善外部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1、结论 | 第56页 |
2、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