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大直径超长灌注桩承载性能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引言第8-10页
     ·桩基础的发展历史第8页
     ·桩基础的定义和功能分类第8页
     ·桩的作用第8页
     ·单桩竖向承载力影响因素第8-9页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第9页
     ·桩基的沉降第9页
     ·桩的破坏形式第9-10页
   ·国内外大直径灌注桩的应用和研究现状第10-12页
     ·桩基础应用发展现状第10-11页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应用发展现状第11-12页
   ·某工程概况及设计条件第12-15页
     ·本工程概况第12-13页
     ·本工程基础设计与建设难点第13-15页
   ·课题的研究目标第15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课题的技术路线第16页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2章 单桩竖向承载力研究第18-34页
   ·单桩轴向荷载的传递机理第18-24页
     ·竖向荷载下的桩-土体系第18-23页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第23-24页
     ·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第24页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第24-30页
     ·静荷载试验法第24-26页
     ·静力计算法第26-27页
     ·原位测试法第27-29页
     ·经验法第29-30页
   ·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力的确定第30-33页
     ·大直径灌注桩的受力性状第30-31页
     ·大直径灌注桩承载力的确定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后注浆工艺第34-51页
   ·钻孔灌注桩及其施工过程第34-41页
     ·钻孔灌注桩的定义第34-36页
     ·后注浆施工设备及工艺流程第36-39页
     ·注浆施工控制参数分析第39-41页
   ·后注浆灌注桩的理论解析第41-46页
     ·桩端注浆的渗流第41-42页
     ·桩端后注浆的球状理论第42-44页
     ·注浆区的压强分布第44-45页
     ·注浆后的土体性状第45-46页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性能第46-50页
     ·后注浆的桩侧摩阻力第46-47页
     ·后注浆的桩端阻力第47页
     ·后注浆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计算第47-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后注浆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第51-69页
   ·某工程地块工程概况第51页
   ·场区地质概况第51-53页
     ·工程地质概况第51-53页
     ·水文地质概况第53页
   ·试桩方案第53-54页
   ·试验方法及设备第54-57页
     ·试验标高(20.200m)到设计桩顶标高(0.200m)非有效段桩侧阻力消除措施第54页
     ·静载试验技术措施第54-55页
     ·试验方法第55-56页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第56-57页
   ·试桩结果及分析第5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单桩竖向承载力数值分析第69-98页
   ·引言第69页
   ·PLAXIS软件介绍第69-77页
     ·基本理论第69-71页
     ·单元第71-72页
     ·界面第72-73页
     ·土的几种常用本构模型第73-77页
     ·Plaxis 3D Foundation软件第77页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77-81页
     ·材料参数及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第78-81页
   ·计算成果对比分析第81-91页
     ·规范计算结果第81-84页
     ·软件模拟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及分析第84-91页
   ·竖向荷载下合理桩长的探讨第91-97页
     ·MZl与SZ1的模拟结果对比分析第91-95页
     ·桩长径比与承载力的关系第95-96页
     ·桩长、桩径及持力层的选择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结论第98-99页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备设计与性能分析研究
下一篇: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