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除锰滤层启动与运行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6页 |
·引言 | 第14页 |
·地下水中锰的性质、来源和分布 | 第14-16页 |
·锰的危害及标准 | 第16-17页 |
·除锰技术的发展 | 第17-23页 |
·自然氧化除锰法 | 第18页 |
·化学药剂氧化除锰法 | 第18-19页 |
·接触氧化除锰法 | 第19-20页 |
·生物氧化除锰技术 | 第20-23页 |
·生物氧化除锰机理 | 第20-21页 |
·锰氧化细菌 | 第21-23页 |
·生物除锰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本课题的来源、意义和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实验原水 | 第26页 |
·实验药剂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滤柱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不同营养类型除锰菌的选择和培养 | 第29-42页 |
·概述 | 第29-3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除锰菌来源及预处理 | 第31页 |
·培养基的选择 | 第31-32页 |
·除锰菌的传代驯化培养 | 第32-33页 |
·除锰菌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 | 第33-3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未驯化的两种除锰菌的除锰效果 | 第34-35页 |
·除锰菌种的传代驯化培养 | 第35-37页 |
·菌落特征及细胞形态观察 | 第37-38页 |
·贫营养条件下两种除锰菌的除锰效果 | 第38-40页 |
·营养对除锰菌除锰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生物除锰滤层的启动与成熟过程研究 | 第42-55页 |
·生物除锰滤层的启动研究 | 第42-48页 |
·自养和异养除锰菌的接种 | 第42-44页 |
·接种自养菌滤层的启动 | 第44-45页 |
·接种异养菌滤层的启动 | 第45-48页 |
·生物除锰滤层的成熟过程研究 | 第48-53页 |
·生物除锰滤层内生物膜形成过程 | 第48-50页 |
·成熟生物除锰滤层内微生物 | 第50-51页 |
·成熟滤料表面形态观察 | 第51-53页 |
·生物除锰滤层的成熟机理探讨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成熟生物除锰滤层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 第55-70页 |
·成熟生物除锰滤层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5-64页 |
·滤速的影响 | 第55-56页 |
·原水锰浓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氨氮的影响 | 第58-60页 |
·有机碳源的影响 | 第60-61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pH 的影响 | 第62-64页 |
·生物氧化除锰动力学 | 第64-68页 |
·生物除锰动力学基础 | 第64-65页 |
·动力学模型的假设 | 第65-66页 |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建议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