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3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一、 支持论——民事救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 第14-18页 |
二、 有限论——民事救济手段在环境保护当中的作用很有限 | 第18-21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1-22页 |
一、 本研究的思路 | 第21-22页 |
二、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22页 |
第五节 环境法公私法属性之辩 | 第22-31页 |
一、 公私法区分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二、 公私法区分的标准 | 第26-29页 |
三、 环境法的公法属性 | 第29-31页 |
第一章 民事救济论的核心架构——救济对象、救济手段与实现途径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对环境侵权法救济环境权(具体化)路径的分析 | 第33-54页 |
第一节 环境权具体化思路中环境权与环境问题的错误关联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环境权具体化思路的本位错误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环境权在具体化过程中的消解 | 第37-54页 |
一、 环境权概念在环境问题中的消解 | 第37-38页 |
二、 环境权概念在传统权利体系中的消解 | 第38-39页 |
三、 环境权概念在环境权益救济制度中的消解——以景观权为例 | 第39-54页 |
第三章 环境侵权法救济环境损害路径的分析——立法目的 | 第54-58页 |
第四章 环境侵权法救济环境损害路径的分析——侵权责任要件 | 第58-75页 |
第一节 侵害行为 | 第59-62页 |
第二节 损害事实 | 第62-64页 |
第三节 因果关系 | 第64-75页 |
一、 环境侵权的因果关系可以被推定吗? | 第65-69页 |
二、 环境问题中的因果关系特征 | 第69-75页 |
第五章 环境侵权法救济环境损害路径的分析——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 第75-94页 |
第一节 前损害阶段民事责任方式的有效性问题 | 第76-82页 |
第二节 后损害阶段民事责任手段的有效性问题 | 第82-94页 |
一、 制止损害类的民事责任方式 | 第82-86页 |
二、 损害赔偿类的民事责任方式之一——“赔偿损失” | 第86-87页 |
三、 损害赔偿类的民事责任方式之二——“恢复原状”与“生态补偿”的交锋 | 第87-94页 |
第六章 两种理论路径共同的问题——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可能与理论错位 | 第94-137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与环境公益的保护——可能性与局限 | 第95-107页 |
一、 传统民事诉讼对环境相关的私益集合性公益的保护 | 第97-99页 |
二、 传统民事诉讼对于纯粹公益的保护——私益诉讼的公益外在性 | 第99-101页 |
三、 纯粹环境公益诉讼(新型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例所展现的一些问题 | 第101-107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与环境公益的保护——为什么行政诉讼是公益诉讼的重要形式 | 第107-137页 |
一、 行政诉讼作为行政机关维护环境公共利益的执法手段——执法性环境公益诉讼 | 第107-122页 |
二、 行政诉讼作为环境法领域公民监督的手段——私人环境执法的诉讼属性与诉权基础问题 | 第122-131页 |
三、 美国联邦层面环境公益诉讼的属性问题 | 第131-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致谢 | 第145-146页 |
个人简历 | 第14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