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口头诗学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一、绪论 | 第8-12页 |
(一) 山东快书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 相关研究论著 | 第8-10页 |
2. 相关研究论文 | 第10页 |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二、山东快书之概述 | 第12-19页 |
(一) 文化背景 | 第12-13页 |
(二) 创作源起 | 第13-14页 |
(三) 多家共鸣 | 第14-16页 |
(四) 文化内涵 | 第16-19页 |
三、山东快书中的程式 | 第19-33页 |
(一) 结构性程式 | 第22-27页 |
1. 开场程式 | 第22-23页 |
2. 转场程式 | 第23-24页 |
3. 散场程式 | 第24-27页 |
(二) 意义程式 | 第27-33页 |
1. 名词性程式 | 第27-30页 |
2. 动词性程式 | 第30-31页 |
3. 形容词性程式 | 第31-33页 |
四、山东快书中的书套 | 第33-47页 |
(一) 人物形象类书套 | 第33-42页 |
1. 武松形象 | 第34-35页 |
2. 流氓恶霸 | 第35-36页 |
3. 姑娘形象 | 第36-37页 |
4. 儿童形象 | 第37页 |
5. 人物对话 | 第37-38页 |
6. 行为动作 | 第38-40页 |
7. 人物打斗 | 第40-42页 |
(二) 结构类书套 | 第42-43页 |
(三) 场景类书套 | 第43-47页 |
1. 赶场汇演 | 第44页 |
2. 环境建筑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附录一 | 第48-51页 |
附录二 | 第5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三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