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鲵科动物外部形态特征和皮肤组织的形态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动物形态学研究意义 | 第9页 |
·皮肤组织学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向及进展 | 第10-15页 |
·小鲵科动物概况 | 第10页 |
·小鲵科动物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小鲵科动物皮肤组织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小鲵科物种外部形态方面的研究 | 第15页 |
·小鲵科物种皮肤组织织结构特征的研究 | 第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外部形态特征 | 第16-17页 |
·皮肤石蜡切片制作 | 第17-18页 |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第3章 结果 | 第19-36页 |
·六种小鲵的两性异形 | 第19-24页 |
·山溪鲵的两性异形 | 第19页 |
·施氏巴鲵的两性异形 | 第19-20页 |
·东北小鲵的两性异形 | 第20-21页 |
·极北鲵的两性异形 | 第21-22页 |
·吉林爪鲵的两性异形 | 第22-23页 |
·商城肥鲵的两性异形 | 第23-24页 |
·六种小鲵外部形态特征的比较 | 第24-25页 |
·六种小鲵皮肤形态特征 | 第25-36页 |
·山溪鲵的皮肤形态特征 | 第25-27页 |
·施氏巴鲵皮肤形态特征 | 第27-29页 |
·东北小鲵皮肤形态特征 | 第29-31页 |
·极北鲵皮肤形态特征 | 第31-33页 |
·吉林爪鲵皮肤形态特征 | 第33-34页 |
·商城肥鲵皮肤形态特征 | 第34-36页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第36-46页 |
·六种小鲵两性异形的分析 | 第36-38页 |
·两性异形 | 第36页 |
·体长的两性异形 | 第36-37页 |
·头部的两性异形 | 第37页 |
·躯干长两性差异 | 第37-38页 |
·尾长的两性差异 | 第38页 |
·四肢的两性差异 | 第38页 |
·六种小鲵物种间的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六种小鲵皮肤组成及与生境的适应 | 第39-46页 |
·角质层 | 第40-41页 |
·毛细血管 | 第41-42页 |
·腺体 | 第42页 |
·色素细胞 | 第42-43页 |
·六种小鲵的皮肤厚度与生境适应 | 第43-45页 |
·六种小鲵皮肤特征的进化 | 第45-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54-55页 |
附录 物种标本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