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舒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8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9-13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三)评分标准 | 第9-10页 |
(四)入组和排除标准 | 第10-11页 |
(五)一般资料 | 第11-13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治疗方法 | 第13页 |
(二)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3页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第13-14页 |
(四)统计学处理 | 第14页 |
(五)随访 | 第14页 |
三、研究结果 | 第14-18页 |
(一)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 第14-16页 |
(二)检测指标结果 | 第16-17页 |
(三)安全性观察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30页 |
一、中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 第18-20页 |
(一)病因病机 | 第18-19页 |
(二)辨证论治 | 第19-20页 |
二、西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 第20-22页 |
(一)关于痛经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 第20-21页 |
(二)西医学对痛经的治疗 | 第21-22页 |
三、本研究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2-23页 |
四、治则治法探讨 | 第23-24页 |
(一)止痛是治疗的首要目的 | 第23页 |
(二)理气活血化瘀是治疗的根本目的 | 第23-24页 |
五、方药分析 | 第24-28页 |
(一)经舒饮方解 | 第24-26页 |
(二)中药的性味归经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6-28页 |
六、临床疗效分析 | 第28-29页 |
七、作用机制探讨 | 第29-30页 |
(一)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 第29页 |
(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 第29页 |
(三)经舒饮服用安全性分析 | 第29-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综述 | 第33-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发表论文 | 第42-46页 |
详细摘要 | 第46-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