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二章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概述 | 第12-17页 |
·德育的基本规定性 | 第12-14页 |
·德育与德育模式的界定 | 第12-14页 |
·中国现代德育模式的特征 | 第14页 |
·主体性德育的内涵 | 第14-15页 |
·德育的主体性内涵及特征 | 第14-15页 |
·主体性德育的涵义 | 第15页 |
·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特征 | 第15-17页 |
·以建立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关系为基础 | 第15页 |
·以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为保证 | 第15-16页 |
·以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动因 | 第16页 |
·以道德实践为实现形式 | 第16-17页 |
第三章 社会转型期高校实施主体性德育的必要性 | 第17-23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 第17-18页 |
·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 第18-19页 |
·提升大学生主体能力的需要 | 第18页 |
·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 | 第18-19页 |
·当前高校德育现实状况决定的 | 第19-21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 | 第19-20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模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 第20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工作的队伍没有得到充分的建设 | 第20-21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德育评价与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 第21页 |
·应对网络挑战的需要 | 第21-23页 |
·网络对主体性德育的挑战 | 第21-22页 |
·网络给高校主体性德育带来了新的契机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社会转型期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构建 | 第23-32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主体性德育构建的理论依据 | 第23-24页 |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确立高校主体性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23页 |
·主体性教育的思想是实施高校主体性德育的直接理论来源 | 第23-24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主体性德育构建的目标 | 第24-25页 |
·科学定位高校主体性德育的总体目标 | 第24页 |
·建立多层次和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导向 | 第24-25页 |
·社会转型期高校主体性德育构建的内容 | 第25-32页 |
·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需要 | 第25-26页 |
·唤起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意识 | 第26页 |
·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能力 | 第26-27页 |
·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 第27-28页 |
·实现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 第28页 |
·积极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 第28-30页 |
·建构科学的主体·性德育评价与管理体系 | 第30-3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个人简介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