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29页 |
·密封胶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密封胶的分类 | 第10-11页 |
·密封胶的主要功能 | 第11页 |
·密封胶国内外发展近况 | 第11-13页 |
·聚氨酯密封胶的简介 | 第13-15页 |
·国内外聚氨酯密封胶的发展 | 第15-18页 |
·国外聚氨酯密封胶的发展 | 第15-16页 |
·国内聚氨酯密封胶的发展 | 第16-18页 |
·聚氨酯密封胶主要原料的概述 | 第18-22页 |
·多异氰酸酯概述以及应用 | 第18-19页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概述以及应用 | 第19-20页 |
·异氰酸酯-碱络合催化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聚醚多元醇概述以及应用 | 第21-22页 |
·预聚体的合成 | 第22-23页 |
·聚酯树脂的制备和聚氨酯密封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 第23-26页 |
·聚酯树脂的制备 | 第23页 |
·聚氨酯密封胶的生产工艺 | 第23-24页 |
·聚氨酯密封胶的生产设备 | 第24-25页 |
·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包装的现行商业工业工艺 | 第25-26页 |
·催化剂在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中的影响 | 第26页 |
·聚氨酯密封胶的应用 | 第26-27页 |
·单组份聚氨酯密封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聚氨酯密封胶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 第27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7-29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主要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9-31页 |
·实验所用试剂及原料 | 第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实验装置图 | 第30-31页 |
·F-36有机组分的分离 | 第31页 |
·低分子量聚氨脂密封胶的合成实验 | 第31-32页 |
·低分子量聚丙二醇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的合成 | 第31-32页 |
·混料 | 第32页 |
·性能测试 | 第32-34页 |
·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32页 |
·核磁共振(NMR)测试 | 第32页 |
·热失重分析(TGA)测试 | 第32页 |
·比重测试 | 第32页 |
·粘度测试 | 第32页 |
·不挥发分测试 | 第32-33页 |
·垂淌性测试 | 第33页 |
·密封性测试 | 第33页 |
·老化后密封性 | 第33页 |
·老化后粘度测试 | 第33页 |
·高温发泡性 | 第33页 |
·耐化学药品性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55页 |
·密封胶剖析 | 第34-39页 |
·F-36密封胶简介 | 第34页 |
·溶剂选择 | 第3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 第35-37页 |
·TGA分析 | 第37-39页 |
·不同聚醚树脂对密封胶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MDI的选择 | 第40页 |
·催化剂酸碱性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性能测试 | 第41-53页 |
·PPG与MDI的配比对聚氨酯粘度的影响 | 第41页 |
·混料中CaCO_3配比对粘弹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混料中有机皂土配比对粘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混料中SiO_2配比对粘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比重测试分析 | 第45页 |
·不挥发分测试分析 | 第45-46页 |
·密封性测试分析 | 第46-48页 |
·垂淌性测试分析 | 第48页 |
·老化后粘度测试 | 第48-49页 |
·高温发泡性 | 第49页 |
·耐水性测试 | 第49-50页 |
·耐热性测试 | 第50-51页 |
·耐化学药品性 | 第51-52页 |
·平板流变仪测试 | 第52-53页 |
·放大实验 | 第53-55页 |
4 结论 | 第55-57页 |
5 展望 | 第57-58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8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