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小麦抽穗与光周期的研究 | 第9-12页 |
·小麦开花时间的遗传规律 | 第9页 |
·小麦光周期的研究 | 第9-12页 |
·SSR 和 SNP 分子标记的特点 | 第12-15页 |
·简单的序列重复标记 | 第12-14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 第14页 |
·单链构象多态性 | 第14-15页 |
·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5-16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15页 |
·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 | 第15-16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第16页 |
·遗传作图群体的类型 | 第16-18页 |
·F2群体或其衍生的家系 | 第16页 |
·重组自交系 RIL 群体 | 第16-17页 |
·加倍单倍体 DH 群体 | 第17页 |
·回交群体 | 第17页 |
·NIL(BIL)群体 | 第17-18页 |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 第18页 |
·作图群体的大小 | 第18页 |
·QTL 位点的检测方法 | 第18-20页 |
·单标记分析法 | 第19页 |
·区间作图 | 第19页 |
·复合区间作图法 | 第19-20页 |
·小麦抽穗期 QTLs 定位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材料 | 第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8页 |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 第22页 |
·DNA 的提取 | 第22-24页 |
·溶液配制 | 第22-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DNA 提取方法 | 第23页 |
·DNA 浓度及纯度的测定 | 第23-24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24页 |
·群体扩增与检测 | 第24-2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4-25页 |
·PCR 扩增体系与程序 | 第25-26页 |
·SSR 和 SSCP 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 | 第26页 |
·银染检测 | 第26-27页 |
·遗传图谱的建立 | 第27页 |
·染色体 2BS 上 QTL 的分析以及在 F2群体间的上位效应 | 第27-28页 |
3 结果 | 第28-37页 |
·28 个 CASLs 和亲本抽穗期的分析 | 第28-29页 |
·染色体 2BS 上遗传连锁图的建立 | 第29-31页 |
·分子标记的筛选和遗传图谱的建立 | 第29-30页 |
·4 个 F2分离群体的抽穗期的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抽穗期 QTL 位点分析 | 第31-35页 |
·2BS 上 QTL 位点分析 | 第31页 |
·QTL 间的互作 | 第31-35页 |
·CS 和 TDIC140 间 Ppd-B1 的序列分析 | 第35-37页 |
4 讨论 | 第37-40页 |
·本实验的创新点 | 第37页 |
·抽穗期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37-38页 |
·迟抽穗基因 Ppd-B1 的研究 | 第38页 |
·QTL 间的上位效应 | 第38-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