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浸矿氨氮废水处理及氨资源回收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简介 | 第9-10页 |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形成机理 | 第9页 |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浸取工艺 | 第9-10页 |
| ·稀土氨氮废水的产生及危害 | 第10-12页 |
| ·稀土氨氮废水的产生 | 第10-11页 |
| ·氨氮废水的危害 | 第11-12页 |
| ·稀土氨氮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稀土氨氮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 第1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7-18页 |
|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页 |
| ·实验方案及实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实验方案 | 第18页 |
| ·实验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0-21页 |
| ·实验用水 | 第21页 |
| ·实验方法和实验内容 | 第21-22页 |
| ·吹脱实验 | 第21页 |
| ·静态离子交换吸附、解吸再生实验 | 第21-22页 |
| ·动态离子交换吸附实验 | 第22页 |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 ·计算方法 | 第23页 |
| ·处理后的水质要求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硫铵废水吹脱实验研究 | 第24-34页 |
| ·一级吹脱实验 | 第24-31页 |
| ·模拟废水水质情况 | 第24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24-27页 |
| ·正交实验 | 第27-28页 |
| ·吹脱数学模型 | 第28-29页 |
| ·氨资源回收 | 第29-31页 |
| ·二级吹脱实验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四章 离子交换吸附深度处理硫铵废水实验研究 | 第34-49页 |
| ·阳离子交换树脂 | 第34页 |
|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 | 第34-36页 |
| ·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 | 第35页 |
| ·阳离子交换树脂筛选实验 | 第35-36页 |
| ·静态实验 | 第36-43页 |
| ·单因素实验 | 第36-40页 |
| ·正交实验 | 第40-41页 |
| ·离子交换吸附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 ·树脂静态解吸再生实验 | 第42-43页 |
| ·动态实验 | 第43-45页 |
| ·吸附及再生吸附 | 第43-44页 |
| ·树脂动态解吸再生实验 | 第44-45页 |
| ·解吸再生后的溶液的处理 | 第45页 |
| ·实际硫铵废水处理 | 第45-47页 |
| ·实际废水水质情况 | 第45-46页 |
| ·实际废水动态实验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离子交换吸附机理分析 | 第49-57页 |
| ·离子交换吸附理论 | 第49-50页 |
| ·物理吸附 | 第49页 |
| ·化学吸附 | 第49-50页 |
| ·去除机理 | 第50页 |
| ·离子交换吸附等温分析 | 第50-53页 |
| ·离子交换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3-56页 |
| ·动力学模型 | 第53-55页 |
| ·动边界模型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57-58页 |
| ·建议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A 实验装置照片 | 第63-64页 |
| 附录 B 氨氮的测定 | 第64-66页 |
| 附录 C 硬度的测定 | 第66-67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