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6页 |
第2章 实验 | 第16-41页 |
·材料 | 第16-17页 |
·细菌与质粒 | 第16页 |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试剂和培养基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24页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 | 第17-18页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组的提取 | 第18-19页 |
·引物设计 | 第19-20页 |
·PCR反应 | 第20页 |
·PCR产物的鉴定 | 第20页 |
·PCR产物的回收 | 第20-21页 |
·PCR产物的T/A连接 | 第21页 |
·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1-22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2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2-23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3-24页 |
·测序 | 第24页 |
·重复本实验三次 | 第24页 |
·结果 | 第24-41页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的诱导 | 第25页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基因组的提取 | 第25页 |
·dfp和dnaK PCR产物 | 第25-27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27-29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9-30页 |
·测序结果 | 第30-34页 |
·附图 | 第34-41页 |
第3章 讨论 | 第41-45页 |
·变形链球菌研究的意义 | 第41页 |
·变相链球菌耐氟菌株的研究意义 | 第41-43页 |
·变形链球菌耐氟菌株耐酸相关基因dfp和dnaK的研究意义 | 第43-45页 |
第4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