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机械论文--选矿机械论文--磨矿机论文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大型球磨机工作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符号说明第11-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球磨机磨矿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第15-16页
     ·离散元方法在球磨机中的应用研究第16-19页
   ·主要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离散元方法的基础理论第21-31页
   ·离散元方法的概述第21-22页
   ·离散元软件简介第22-23页
   ·接触模型第23-25页
     ·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第23-24页
     ·线性弹簧阻尼模型第24页
     ·Hertz-Mindlin黏结接触模型第24-25页
     ·移动平面接触模型第25页
   ·接触参数的确定第25-26页
     ·弹性系数的确定第25-26页
     ·阻尼系数的确定第26页
     ·摩擦系数的确定第26页
   ·接触搜索及判断第26-27页
   ·时间步长的计算第27-29页
     ·简谐振动方法第28页
     ·瑞利波方法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球磨机的介质运动理论及功率计算第31-41页
   ·球磨机中介质的运动状态第31-32页
   ·抛落式工作状态下介质的运动方程第32-35页
     ·脱离点的运动方程第32-33页
     ·落回点的运动方程第33-34页
     ·最内层球的最小半径第34-35页
   ·球磨机的转速理论第35-37页
   ·球磨机的功率计算第37-41页
     ·泻落运动时球磨机的功率第37-38页
     ·抛落运动时的功率计算第38-41页
第4章 球磨机起动过程的离散元模拟分析第41-53页
   ·起动过程的磨矿动力学分析第41-42页
     ·物料的偏转阻力矩分析计算第41-42页
     ·筒体加速运动产生的阻力矩第42页
   ·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2-44页
     ·建立筒体模型第43页
     ·离散元模型物料参数的选取第43-44页
     ·根据填充率估算介质和矿料的数量第44页
   ·起动过程中物料运动状态第44-45页
   ·球磨机起动力矩第45-47页
     ·离散元预测第45-47页
     ·理论计算结果第47页
     ·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第47页
   ·不同工况下球磨机起动性能研究第47-52页
     ·确定试验指标第48页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第48-49页
     ·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结果第49-51页
     ·确定试验指标的最大值第51页
     ·确定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基于均匀设计方法的球磨机工作参数优化第53-65页
   ·确定仿真试验方案第53-56页
     ·确定试验考核指标第53-54页
     ·选定试验因素并确定因素水平第54-55页
     ·均匀设计表的选择和试验方案的设计第55-56页
   ·球磨机的工作性能的离散元仿真分析第56-60页
     ·球磨机内物料运动状态分析第56-58页
     ·比功率的计算第58页
     ·颗粒的破碎概率第58-59页
     ·球磨机中碰撞能量耗散分布第59-60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60-63页
     ·数值试验结果第60页
     ·初选优化水平组合第60页
     ·回归分析第60-63页
   ·综合评定确定最优磨矿参数组合第63-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球磨机磨矿性能的非线性优化第65-71页
   ·冲击参数分析第65页
   ·磨矿性能第65-66页
     ·冲击磨矿第66页
     ·磨剥磨矿性能第66页
   ·磨矿性能优化的数学模型第66-69页
     ·目标函数第66-67页
     ·设计变量第67页
     ·约束条件第67-69页
   ·优化结果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创新点第72页
   ·不足与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作者简介及其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鞍山式铁尾矿粉制备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聚合物/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