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腐蚀与保护、金属表面处理论文--腐蚀的控制与防护论文--金属表面防护技术论文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仿生构建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缩略语表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7页
   ·自然超疏水表面第18-21页
     ·分级结构的自然超疏水表面第19页
     ·单一结构的自然超疏水表面第19-21页
   ·固体表面的超疏水原理第21-31页
     ·接触角的定义和Young氏方程第21-22页
     ·非均匀界面以及Wenzel和Cassie-Baxter方程第22-25页
     ·Wenzel和Cassie方程的极限第25-27页
     ·Wenzel和Cassie方程的适用性范围第27-28页
     ·Cassie-Baxter模型状态和Wenzel模型状态之间的转换第28-29页
     ·滚动角第29-31页
   ·仿生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第31-39页
     ·非金属基底材料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第31-35页
     ·金属基底材料超疏水表面制备技术第35-39页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应用前景第39-44页
     ·超疏水表面的电学性能第40页
     ·抑霜防冻性能第40-41页
     ·超双疏特性第41-42页
     ·可逆转可响应性能第42-43页
     ·透明性第43-44页
   ·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与研究进展第44-45页
   ·研究的主要目的和内容第45-47页
第二章 实验过程概述及表征测试方法第47-55页
   ·主要原材料第47-49页
     ·铝合金片材成分第47-48页
     ·表面化学处理试剂第48页
     ·表面修饰试剂第48-49页
     ·辅助试剂第49页
   ·铝合金基体粗糙化处理第49-51页
     ·硝酸盐法第49-50页
     ·磷酸-铬酸盐法第50页
     ·酸刻蚀法第50页
     ·硫酸阳极氧化法第50页
     ·原电池腐蚀法第50-51页
   ·铝合金表面覆膜工艺第51页
     ·硬脂酸覆膜工艺第51页
     ·单一高分子膜浸渍修饰工艺第51页
     ·高分子流延薄膜修饰工艺第51页
   ·分析测试方法第51-55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2页
     ·X射线衍射第52页
     ·拉曼测试第52-53页
     ·接触角测试第53页
     ·滚动角测试第53页
     ·原子力显微镜第53页
     ·XPS测试第53-54页
     ·试样的极化曲线分析第54页
     ·试样的附着力测试第54-55页
第三章 超疏水铝合金基底微细结构表面形貌及性状分析第55-68页
   ·超疏水铝合金铝基体表面形貌和化学组份分析第55-63页
     ·硝酸盐法构建的铝合金基体微细结构和表面化学组份第56-58页
     ·磷酸铬盐法构建的铝合金基体微细结构和表面化学组份第58-59页
     ·酸刻蚀法构建的铝合金基体微细结构和表化学组份第59-61页
     ·硫酸阳极氧化法构建的铝合金基体微细结构和表面化学组份第61-62页
     ·原电池腐蚀法构建的铝合金基体微细结构和表面化学组份第62-63页
   ·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比较分析第63-67页
     ·微细结构的形貌和化学组份的比较分析第63-64页
     ·润湿特性和表面性状的比较分析第64-67页
     ·亚光表面膜层结构比较分析第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和稳定性研究第68-86页
   ·铝合金表面粗糙度对润湿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涂覆材料对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第70-72页
   ·溶液液滴于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润湿特性分析第72-77页
     ·液滴体积对超疏水表面接触角的影响第73-75页
     ·不同PH值溶液液滴于超疏水表面的润湿特性第75-76页
     ·有机溶剂液滴于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润湿特性第76-77页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疏水稳定性研究第77-80页
     ·超疏水铝合金浸泡在酸、碱、盐溶液中的疏水稳定性第77页
     ·超疏水铝合金在常温水中浸泡一定时间的疏水稳定性第77-78页
     ·超疏水铝合金浸泡在10℃至70℃水温下的疏水稳定性第78-79页
     ·超疏水铝合金在相对湿度环境下的疏水稳定性第79-80页
   ·铝合金超疏水表面在不同冲击力作用下的疏水稳定性第80-85页
     ·水滴垂直冲击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疏水稳定性第81-83页
     ·水流倾斜冲击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疏水稳定性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酸刻蚀法构建微米级无规多孔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第86-100页
   ·不同酸刻蚀剂对表面疏水性能的影响第86-93页
     ·样品的制备第87页
     ·酸刻蚀表面的化学组份分析和形成原理第87-89页
     ·硬脂酸修饰后的表面拉曼光谱分析第89页
     ·硬脂酸修饰前后的表面XPS全谱分析第89-90页
     ·酸刻蚀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第90-91页
     ·硬脂酸超疏水表面的润湿特性和疏水机理分析第91-93页
   ·盐酸-草酸制备工艺对表面浸润性的影响第93-95页
     ·酸刻蚀处理时间对疏水性的影响第93页
     ·盐酸浓度对疏水性的影响第93-94页
     ·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工艺第94-95页
   ·盐酸-草酸刻蚀法在构建铝锰合金超疏水表面中的应用第95-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六章 硫酸阳极氧化法构建铝合金超疏水多孔微结构表面第100-115页
   ·实验原理第100-103页
   ·阳极氧化工艺对其疏水性能的影响和分析第103-108页
     ·阳极氧化前铝合金表面形貌及润湿性第103页
     ·电解液主要成分对润湿性的影响及分析第103-106页
     ·阳极氧化工艺因素对铝合金表面疏水性能影响及分析第106-108页
   ·表面覆膜工艺对铝合金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影响及分析第108-111页
   ·改进的硫酸阳极氧化法构建微孔结构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分析第111-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5页
第七章 原电池腐蚀法构建超疏水铝合金分级结构表面第115-127页
   ·样品的制备第115页
   ·原电池-硬脂酸膜膜层形貌、化学成分和厚度第115-117页
   ·原电池法制备粗糙表面的化学组份第117-118页
   ·原电池腐蚀膜表面的微观形貌第118-120页
   ·原电池腐蚀工艺对其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第120-126页
     ·盐酸预处理对铝合金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第120-121页
     ·反应时间对铝合金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第121页
     ·溶液浓度对铝合金表面形貌和润湿性的影响第121-122页
     ·多孔结构尺度变化与疏水机理分析第122-124页
     ·铝合金表面点蚀的形成和发展第124-126页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八章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应用性能研究第127-142页
   ·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自清洁性能研究第127-131页
   ·超疏水铝表面的抗冰冻、冷凝性能测试第131-134页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抑菌性能研究第134-138页
     ·奎因法测试超疏水铝合金表面抑菌性能第134页
     ·贴膜法测试超疏水铝合金表面抑菌性能第134-137页
     ·振荡烧瓶法测试超疏水铝合金表面抑菌性能第137-138页
   ·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耐蚀性能分析第138-141页
     ·极化曲线测试超疏水表面的耐蚀性能第138-140页
     ·失重法浸泡实验测试超疏水表面的耐蚀性能第140-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九章 PP超疏水铝合金表面的结合力与耐久性改进及其机理第142-157页
   ·PP超疏水铝合金涂层的结合力改进第143-145页
   ·PP-G-MAH超疏水涂层的成膜机理第145-151页
   ·纳米颗粒对PP-G-MAH涂层结构的影响第151-156页
   ·本章小结第156-157页
第十章 结论第157-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85页
致谢第185-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186-189页

论文共1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铝合金预拉伸厚板残余应力场分层法建模研究
下一篇:烧结混合料制备过程智能集成优化控制策略及其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