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松散承压含水层开采突水水文工程地质关键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1 绪论 | 第14-22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2-34页 |
·祁东煤矿矿井与地质概况 | 第22-25页 |
·矿井概况 | 第22-23页 |
·地质概况 | 第23-25页 |
·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7页 |
·含隔水层 | 第25-26页 |
·矿井充水特征 | 第26-27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7-34页 |
·主采煤层顶板岩性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顶板岩层物理力学特征 | 第29-34页 |
3 祁东煤矿近松散层开采突水分析 | 第34-42页 |
·祁东煤矿近松散层开采突水概况 | 第34-36页 |
·工作面突水事故概述 | 第34页 |
·3_2煤层工作面突水事故分析 | 第34-35页 |
·6_1煤层工作面突水事故分析 | 第35-36页 |
·7_1煤层工作面突水事故分析 | 第36页 |
·突水特点分析 | 第36-39页 |
·工作面矿压异常 | 第37-38页 |
·松散含水层长观孔水位下降 | 第38页 |
·“两带”发育异常偏高 | 第38-39页 |
·松散承压含水层下顶板突水的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工作面顶板突水关键因素 | 第39-40页 |
·工作面顶板突水影响因素 | 第40页 |
·工作面顶板突水协同因素 | 第40-42页 |
4 祁东煤矿高承压松散层突水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 第42-58页 |
·松散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 | 第42-45页 |
·松散承压含水层沉积特征 | 第42-44页 |
·松散承压含水层富水性 | 第44页 |
·松散承压含水层渗透性 | 第44-45页 |
·松散承压含水层承压性 | 第45页 |
·基岩风化带水文工程地质特征 | 第45-48页 |
·裂隙发育特征 | 第45-47页 |
·基岩风化带工程地质特征 | 第47-48页 |
·基岩风化带裂隙受水压扩展机制 | 第48-55页 |
·水压对裂隙岩体变形的影响 | 第48-51页 |
·水压对裂隙岩体强度的影响 | 第51-54页 |
·裂隙扩展机制 | 第54-55页 |
·采样点下渗带深度计算 | 第55-58页 |
5 煤层采动覆岩变形的流固耦合研究 | 第58-66页 |
·煤层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特征 | 第58-59页 |
·煤层顶板岩性组合对“两带”发育高度的控制 | 第58页 |
·构造作用对“两带”发育高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对“两带”发育高度的影响 | 第59页 |
·煤层开采“两带”发育高度理论计算 | 第59-61页 |
·煤层顶板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流固耦合模拟研究 | 第61-6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61页 |
·岩石物理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61-6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