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环境行政不作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环境行政不作为概述第10-19页
   ·环境行政不作为的含义第10-11页
     ·积极消极行为说第10页
     ·法律状态说第10-11页
     ·程序履行说第11页
   ·环境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第11-15页
     ·环境行政不作为的主体第11-13页
       ·环境行政机关第11-12页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12页
       ·环境行政机关委托的特定组织第12-13页
     ·负有作为的义务第13-14页
       ·法律规范的明文规定第13页
       ·行政行为的设定第13页
       ·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第13-14页
     ·具有作为的能力第14页
     ·超过时限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第14-15页
   ·环境行政不作为的表现第15-17页
     ·依职权的环境行政不作为第15-16页
       ·环境行政命令上的不作为第15页
       ·环境行政处罚上的不作为第15页
       ·环境行政监督检查上的不作为第15-16页
       ·环境行政强制执行上的不作为第16页
       ·环境行政合同上的不作为第16页
     ·依申请的环境行政不作为第16-17页
       ·环境行政许可上的不作为第16页
       ·受理投诉和举报的环境行政不作为第16-17页
       ·环境行政复议上的不作为第17页
   ·环境行政不作为的危害第17-19页
     ·破坏法律的规范功能第17页
     ·损害政府的形象第17页
     ·加剧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第17-19页
第二章 环境行政不作为的原因分析第19-25页
   ·环境行政程序制度的缺陷第19-21页
     ·环境行政程序法律规范缺失、散乱第19页
     ·环境行政时限制度的缺陷第19-20页
       ·行政时限规定的缺失第20页
       ·违反时限法律后果规定的缺失第20页
     ·环境行政立法程序缺乏公众参与第20-21页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上的弊端第21-22页
     ·块块管理模式的弊端第21页
     ·环境行政主体林立,权责不明第21-22页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执法权有限第22页
   ·监督机制的缺失第22-25页
     ·国家监督失灵第22-23页
     ·社会监督乏力第23-25页
第三章 国外行政不作为的规制及其借鉴第25-34页
   ·国外较为成熟的行政程序法及其借鉴第25-27页
     ·美国行政程序的法典化第25页
     ·美国的行政立法程序第25-27页
       ·混合式制定程序第26页
       ·协商式制定程序第26页
       ·网络式制定程序第26-27页
     ·国外的程序法对我国环境行政程序立法的借鉴意义第27页
   ·国外先进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及其借鉴第27-30页
     ·美国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第27-29页
       ·环境质量委员会第28页
       ·联邦环保局第28页
       ·地方环保局第28-29页
     ·日本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第29-30页
       ·公害对策会议第29页
       ·环境厅第29页
       ·环境咨询机构第29-30页
     ·国外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0页
   ·国外强有力的环境行政执法及其借鉴第30-31页
     ·俄罗斯、美国的环境警察制度第30-31页
     ·环境警察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1页
   ·国外行政不作为的监督机制及其借鉴第31-34页
     ·媒体监督第31页
     ·群众监督第31-32页
     ·议会监督第32页
     ·司法监督第32页
     ·行政监督第32-33页
     ·国外行政不作为的监督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33-34页
第四章 规制我国环境行政不作为的对策第34-45页
   ·完善环境行政程序第34-37页
     ·完善环境行政程序立法第34-35页
     ·健全环境行政时限制度第35-37页
       ·完善时限立法第35页
       ·明确违反时限责任第35-36页
       ·借鉴国外违反时限承担责任的多样化第36-37页
   ·健全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第37-39页
     ·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实行条条垂直管理的模式第37-38页
     ·配置和协调各部门的环境管理权第38-39页
   ·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力度第39-41页
     ·赋予必要的强制执行权第39-40页
     ·建立环境警察执法队伍第40-41页
   ·健全环境监督机制第41-45页
     ·完善国家监督机制第41-42页
       ·完善人大监督机制第41-42页
       ·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第42页
       ·完善行政监督机制第42页
     ·加强社会监督力度第42-45页
       ·推广环境电子政务以保证公众知情权第43页
       ·建立民意调查和专家咨询机制第43页
       ·完善群众信访和举报制度第43-44页
       ·加大媒体监督力度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法律规制的完善
下一篇: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