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自动聚焦技术研究及应用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8-19页 |
§1.1 前言 | 第8-9页 |
§1.2 对焦基本原理 | 第9-12页 |
§1.3 自动对焦方法 | 第12-18页 |
1.3.1 测距法自动对焦 | 第12-13页 |
1.3.2 提取图像特征量的自动对焦 | 第13-17页 |
1.3.3 纯数字法自动对焦 | 第17-18页 |
§1.4 本文工作简介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系统方案设计 | 第19-40页 |
§2.1 CMOS器件 | 第19-30页 |
2.1.1 固体图像传感器 | 第19-20页 |
2.1.2 CMOS的结构 | 第20-21页 |
2.1.3 固体图像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1-28页 |
2.1.4 本文选用的CMOS传感器 | 第28-30页 |
§2.2 视频信号形成及特点 | 第30-32页 |
2.2.1 视频信号的形成 | 第30-31页 |
2.2.2 视频信号的频带宽度 | 第31页 |
2.2.3 视频信号的特点 | 第31-32页 |
§2.3 图像的频谱表示 | 第32-34页 |
2.3.1 二维采样定理 | 第33页 |
2.3.2 离散二维变换 | 第33-34页 |
§2.4 方案设计 | 第34-40页 |
2.4.1 光学系统设计 | 第34-35页 |
2.4.2 模拟带通滤波器 | 第35-36页 |
2.4.3 CMOS图像传感器的外围电路 | 第36页 |
2.4.4 PIC单片机性能及利用 | 第36-37页 |
2.4.5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基于CMOS、单片机的自动聚焦系统实验 | 第40-54页 |
§3.1 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的确定 | 第40-41页 |
3.1.1 评价函数的标准 | 第40页 |
3.1.2 评价函数的实验确定 | 第40-41页 |
§3.2 滤波器的中心频率选择 | 第41-43页 |
§3.3 对焦曲线的获得 | 第43-44页 |
§3.4 算法实现 | 第44-48页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4页 |
3.5.1 采样对对焦曲线的影响 | 第49-50页 |
3.5.2 光强变化对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 第50页 |
3.5.3 三维深度、彩色模型对对焦的影响 | 第50页 |
3.5.4 不同目标与对焦位置的关系 | 第50-51页 |
3.5.5 精度误差及其来源 | 第51-53页 |
3.5.6 系统速度分析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应用系统构成及实验 | 第54-63页 |
§4.1 带自动聚焦功能的电脑眼 | 第54页 |
§4.2 实物展台系统 | 第54-63页 |
4.2.1 系统介绍 | 第55-56页 |
4.2.2 变焦-聚焦曲线的获得 | 第56-57页 |
4.2.3 系统软件功能及流程 | 第57-62页 |
4.2.3.1 主程序流程 | 第58页 |
4.2.3.2 中断服务程序 | 第58页 |
4.2.3.3 主机与51单片机通信 | 第58-59页 |
4.2.3.4 主机与CMOS通信 | 第59-60页 |
4.2.3.5 马达控制程序 | 第60-62页 |
4.2.3.6 功能数据表 | 第62页 |
4.2.4 系统性能及实验中的问题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