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微型液相萃取—原子光谱联用技术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39页
   ·概述第12页
   ·元素形态分析第12-25页
     ·元素形态分析现状第12-13页
     ·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分离富集方法第13-22页
     ·元素形态分析中的检测方法第22-25页
   ·原子光谱在元素形态分析中应用第25-29页
     ·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5-26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6-27页
     ·原子荧光光谱法第27-29页
   ·论文立意及研究内容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9页
第二章 直接悬滴微萃取-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Cr(Ⅲ)和Cr(Ⅵ)第39-50页
   ·引言第39-40页
   ·实验部分第40-41页
     ·主要仪器第40页
     ·试剂与标准溶液第40-41页
     ·直接悬滴微萃取第41页
     ·样品处理第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8页
     ·pH影响第41-42页
     ·萃取剂及其用量影响第42页
     ·8-HQ浓度影响第42-44页
     ·搅拌速率和时间第44页
     ·萃取温度影响第44-46页
     ·离子强度第46页
     ·样品体积第46页
     ·干扰实验第46页
     ·分析性能第46-47页
     ·样品分析第47-48页
   ·本章结论第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第三章 [C_(8)MIM][PF_6]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Cr(Ⅲ)和Cr(Ⅵ)第50-67页
   ·引言第50-51页
   ·实验部分第51-54页
     ·仪器与试剂第51-52页
     ·离子液体制备及FT-IR表征第52-53页
     ·分散液相微萃取第53页
     ·样品处理第53页
     ·Cr(Ⅲ)/Cr(Ⅵ)测定第53-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5页
     ·Cr(Ⅲ)与Cr(Ⅵ)选择性萃取第54-55页
     ·萃取剂选择第55页
     ·萃取剂体积影响第55-56页
     ·分散剂选择第56-57页
     ·分散剂体积影响第57页
     ·DDTC浓度影响第57-58页
     ·萃取温度和时间影响第58-59页
     ·盐的影响第59页
     ·样品体积影响第59-61页
     ·Cr(Ⅵ)萃取容量第61页
     ·干扰离子影响第61-63页
     ·分析性能第63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63-65页
   ·本章结论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四章 [BBIM][PF_6]离子液体分散液相微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茶叶中Mn(Ⅱ)和Mn(Ⅶ)第67-83页
   ·引言第67-68页
   ·实验部分第68-71页
     ·仪器与试剂第68-69页
     ·[BBIM][PF_6]合成与FT-IR表征第69页
     ·分散液相微萃取第69-70页
     ·茶叶样品处理第70-71页
     ·Mn(Ⅱ)/Mn(Ⅶ)测定第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0页
     ·pH影响第71页
     ·[BBIM][PF_6]用量影响第71-73页
     ·分散剂及用量影响第73-74页
     ·PMBP浓度影响第74页
     ·萃取温度和时间影响第74-76页
     ·盐的影响第76页
     ·样品体积影响第76-77页
     ·Mn(Ⅱ)/Mn(Ⅶ)萃取容量第77页
     ·干扰离子影响第77-79页
     ·分析性能第79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79-80页
   ·本章结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五章 超声乳化-悬浮溶剂固化微萃取-电热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b(Ⅲ)和Sb(Ⅴ)第83-100页
   ·引言第83-84页
   ·实验部分第84-86页
     ·主要仪器第84页
     ·试剂与标准溶液第84-85页
     ·USE-SFODME第85页
     ·UV-Vis测定第85页
     ·样品制备第85-86页
     ·Sb(Ⅲ)/Sb(Ⅴ)测定第86页
   ·结果与讨论第86-98页
     ·灰化/原子化温度选择第86页
     ·萃取条件选择第86-93页
     ·Sb(Ⅴ)还原条件优化第93-96页
     ·方法分析性能第96-98页
     ·实际样品分析第98页
   ·本章结论第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第六章 双浊点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As(Ⅲ)和As(Ⅴ)无机形态第100-111页
   ·引言第100-101页
   ·实验部分第101-103页
     ·主要仪器第101页
     ·试剂与标准溶液第101-102页
     ·双浊点萃取第102页
     ·样品处理第102-103页
   ·结果与讨论第103-109页
     ·pH影响第103页
     ·APDC浓度的影响第103-104页
     ·Triton X-114用量影响第104页
     ·平衡温度与时间影响第104-106页
     ·HNO_3浓度影响第106页
     ·盐浓度影响第106页
     ·共存离子影响第106-107页
     ·分析性能第107-108页
     ·实际水样分析第108-109页
   ·本章结论第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或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2-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西口岸通关监管研究
下一篇:石墨烯—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