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第1章 京津冀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 第15-26页 |
·京津冀生态环境现状 | 第15-19页 |
·资源过度消耗 | 第15页 |
·污染物排放严重 | 第15-17页 |
·资源和污染物的跨行政区转移 | 第17-19页 |
·京津冀生态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19-21页 |
·自然、历史原因 | 第19页 |
·政策、经济原因 | 第19-20页 |
·生态补偿相关法律机制的缺失 | 第20-21页 |
·生态补偿法律机制解决京津冀生态问题的重要性 | 第21-26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解决生态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行政区域间生态问题对京津冀生态补偿的需求 | 第23-24页 |
·经济区域间生态问题对京津冀生态补偿的需求 | 第24-26页 |
第2章 京津冀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 第26-36页 |
·京津冀作为生态补偿主体的权利义务分析 | 第26-27页 |
·北京作为技术性区域在生态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 | 第26页 |
·天津作为进出口区域在生态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 | 第26-27页 |
·河北作为生态供给区域在生态补偿中的权利与义务 | 第27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主体与标准的分区研究 | 第27-33页 |
·农林牧区生态补偿主体与标准 | 第28-29页 |
·流域生态补偿主体与标准 | 第29-30页 |
·湿地、近海海域生态补偿主体与标准 | 第30-31页 |
·矿区生态补偿主体与标准 | 第31-32页 |
·保护区生态补偿主体与标准 | 第32-33页 |
·生态补偿区域的协调 | 第33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内容的分析 | 第33-36页 |
·京津冀直接经济成本补偿 | 第33-34页 |
·京津冀发展机会成本补偿 | 第34页 |
·京津冀生态恢复与惩罚性补偿 | 第34-36页 |
第3章 国内外生态补偿法律实践对京津冀的启示 | 第36-45页 |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实践 | 第36-38页 |
·我国生态补偿立法 | 第36-37页 |
·我国生态补偿实践 | 第37-38页 |
·域外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践 | 第38-41页 |
·美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践 | 第38-40页 |
·德国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践 | 第40-41页 |
·其他国家生态补偿的法律实践 | 第41页 |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构建对京津冀的启示与意义 | 第41-45页 |
·域外生态补偿法律实践对京津冀的启示 | 第41-42页 |
·我国其他地区生态补偿对京津冀的启示 | 第42-43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构建的意义 | 第43-45页 |
第4章 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法律完善的思考 | 第45-54页 |
·建立和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法律基本制度 | 第45-48页 |
·建立和完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 | 第45-46页 |
·建立和完善排污权制度 | 第46-47页 |
·建立和完善生态公共产品定价机制 | 第47-48页 |
·建立和完善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途径 | 第48-51页 |
·政府为主体的生态补偿途径 | 第48-49页 |
·通过市场交易的生态补偿途径 | 第49-50页 |
·混合型的生态补偿途径 | 第50-51页 |
·建立和完善京津冀生态补偿保障体系 | 第51-54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的社会参与 | 第51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的行政监督 | 第51-52页 |
·京津冀生态补偿的司法救济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