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三、 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6-17页 |
四、 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研究涉及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33页 |
第一节 研究涉及概念 | 第19-21页 |
一、 民生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二、 经济增长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马克思经济学的民生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21-27页 |
一、 收入分配理论 | 第21-22页 |
二、 就业理论 | 第22-23页 |
三、 社会福利理论 | 第23-25页 |
四、 经济增长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民生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27-32页 |
一、 收入分配理论 | 第27-28页 |
二、 就业理论 | 第28-29页 |
三、 社会福利理论 | 第29-30页 |
四、 经济增长理论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我国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及问题 | 第33-41页 |
第一节 民生建设现状及问题 | 第33-38页 |
一、 教育现状及问题 | 第33-34页 |
二、 医疗现状及问题 | 第34-35页 |
三、 收入现状及问题 | 第35页 |
四、 就业现状及问题 | 第35-36页 |
五、 居住现状及问题 | 第36-37页 |
六、 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经济增长现状及问题 | 第38-40页 |
一、 经济增长现状 | 第38-39页 |
二、 经济增长问题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机制分析 | 第41-51页 |
第一节 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历史演进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不同取向的机制 | 第43-49页 |
一、 基于收入分配视角下的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43-45页 |
二、 基于就业视角下的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45-47页 |
三、 基于社会保障视角下的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的机制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民生指数的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51-63页 |
第一节 民生指数的构建及测算 | 第51-59页 |
一、 民生指数体系框架的构建 | 第51-53页 |
二、 民生指数的测度方法 | 第53-55页 |
三、 民生指数测算的结果 | 第55-59页 |
第二节 实证模型的构建及结果分析 | 第59-62页 |
一、 实证模型的构建 | 第59-60页 |
二、 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促进我国民生建设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对策 | 第63-73页 |
第一节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夯实教育质量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加快医疗机制改革提高医疗水平 | 第64-65页 |
第三节 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 第65-67页 |
第四节 积极扩大就业确保劳有所得 | 第67-68页 |
第五节 改善居住条件保证居民住有所居 | 第68-70页 |
第六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居民后顾之忧 | 第70-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