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学和微卫星标记的鲂属鱼类种间及子代的鉴定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章综述 | 第10-28页 |
| 1 鱼类形态学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 ·传统形态学 | 第10-11页 |
| ·多变量形态度量学 | 第11-12页 |
| ·形态学数据处理方法 | 第12-14页 |
| ·鱼类形态学研究的应用 | 第14-15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5页 |
| 2 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DNA分子标记概述 | 第16-18页 |
| ·微卫星标记的开发 | 第18-20页 |
|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水产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3 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杂交育种的原理 | 第21-22页 |
| ·杂交育种的在鱼类中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 4 鲂属鱼类的研究进展 | 第23-28页 |
| ·鲂属分类 | 第23-24页 |
| ·基础生物学研究 | 第24-25页 |
| ·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25-26页 |
| ·鲂属杂交育种现状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鲂属鱼类形态学差异 | 第28-42页 |
| 1 前言 | 第28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30页 |
| ·样本采集地点及时间 | 第28-29页 |
| ·数据的测量和分析 | 第29-30页 |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9页 |
| ·可数性状 | 第30-33页 |
| ·可量性状 | 第33-39页 |
| 4 讨论 | 第39-42页 |
| ·鲂属生物地理学 | 第39页 |
| ·鲂属物种有效性的确认 | 第39-40页 |
| ·多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在鲂属形态差异上的应用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团头鲂微卫星标记在鲂属中的跨种扩增 | 第42-53页 |
| 1 前言 | 第4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2-47页 |
| ·材料 | 第42-44页 |
| ·方法 | 第44-4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 ·DNA提取结果 | 第47-48页 |
| ·跨种PCR结果 | 第48-49页 |
| 4 讨论 | 第49-53页 |
| ·微卫星跨种扩增与物种种类 | 第49-50页 |
| ·微卫星跨种扩增与种源关系 | 第50-53页 |
| 第四章 微卫星标记在鲂属杂交子代鉴定中的应用 | 第53-60页 |
| 1 前言 | 第53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 ·微卫星分子标记 | 第54页 |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5-58页 |
| 4 讨论 | 第58-60页 |
| ·鲂属鱼自交及杂交F1代微卫星鉴定 | 第58-59页 |
| ·微卫星标记在杂交子代应用中的局限性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