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学、针灸疗法论文

恒河猴合谷穴区肌萎缩后运动皮层手区和面区的可塑性研究

中英文术语缩写对照表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引言第12-14页
材料与方法第14-20页
 1. 实验材料第14-15页
   ·实验动物第14页
   ·主要器材及试剂第14-15页
 2. 实验方法第15-20页
   ·目的肌的确定第15页
   ·肉毒素注射方法第15-16页
   ·纳入标准第16页
   ·实验步骤第16-18页
   ·观测方法第18-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3页
 1. 造模前大脑运动皮层面手交界区位点分布第20页
 2. 造模三个月后大脑运动皮层面手交界区位点变化第20-21页
 3. 造模六个月后大脑运动皮层面手交界区位点变化第21-23页
讨论第23-36页
 1 中国古今医家对合谷穴的认识第23-25页
   ·古代医家的认识第23-24页
   ·现代医家的认识第24-25页
 2. 中国古今医家对“面口合谷收”的认识第25-27页
   ·古代文献对“面口合谷收”的记载第25页
   ·现代医学对“面口合谷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5-27页
 3. 现代医学对合谷穴与大脑皮层相互联系机制的研究进展第27-28页
 4. 国内外对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进展第28-32页
   ·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的研究进展第30-31页
   ·大脑感觉皮层可塑性的研究进展第31-32页
 5. 合谷穴区肌萎缩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探讨第32页
 6. 合谷穴区肌萎缩逐渐恢复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探讨第32-33页
 7. “面口合谷收”可能的机制及其延伸的探讨第33-34页
 8. 合谷穴对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作用的探讨第34-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41页
附录第41-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丁红脐贴敷脐对慢性前列腺炎血清TNF-α、IL-10影响及疗效观察
下一篇:手拈散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