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相关縮略词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1 桦褐孔菌的植物学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桦褐孔菌的分类 | 第12页 |
·桦褐孔菌的分布 | 第12页 |
·桦褐孔菌的形态 | 第12-13页 |
2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三萜类 | 第13页 |
·木质素类 | 第13页 |
·多酚类 | 第13页 |
·多糖类化合物 | 第13-14页 |
·其它成分 | 第14页 |
3 桦褐孔菌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抗肿瘤 | 第14页 |
·治疗糖尿病 | 第14-15页 |
·降血压、血脂 | 第15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5页 |
·免疫调节 | 第15页 |
·抗炎及抑菌作用 | 第15页 |
·抗病毒 | 第15-16页 |
·其他药理作用 | 第16页 |
4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 第17-22页 |
1 引言 | 第17页 |
2 材料 | 第17页 |
·药物 | 第17页 |
·动物 | 第17页 |
·仪器 | 第17页 |
3 方法 | 第17-18页 |
·药物的制取 | 第17页 |
·预实验 | 第17-18页 |
·桦褐孔菌水提物急性毒性实验 | 第18页 |
·桦褐孔菌70%乙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 | 第18页 |
4 结果 | 第18-21页 |
·桦褐孔菌水提物急性毒性实验 | 第18-19页 |
·桦褐孔菌70%醇提物急性毒性实验 | 第19-21页 |
5 讨论 | 第21页 |
6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 第22-40页 |
1 引言 | 第22页 |
2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动物 | 第22页 |
·药物 | 第22页 |
·试剂 | 第22-23页 |
·仪器 | 第23页 |
3 方法 | 第23-25页 |
·药物的制取 | 第23-24页 |
·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复制 | 第24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24-25页 |
·观察一般状况 | 第25页 |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第25页 |
5 结果 | 第25-35页 |
·对各组小鼠一般状况的观察 | 第25-28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STZ诱导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FBG的影响 | 第28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FINS的影响 | 第28-29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GSP的影响 | 第29-30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 | 第30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30-31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炎症因子的影响 | 第31-32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血细胞分类的影响 | 第32-34页 |
·桦褐孔菌不同提取物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主要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6 讨论 | 第35-39页 |
·Ⅱ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Ⅱ型糖尿病小鼠一般症状 | 第35-36页 |
·给药前后Ⅱ型糖尿病小鼠FBG值的变化 | 第36页 |
·给药后对Ⅱ型糖尿病小鼠各组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 | 第36页 |
·给药干预后Ⅱ型糖尿病小鼠GSP的变化 | 第36-37页 |
·Ⅱ型糖尿病与血脂的关系 | 第37页 |
·Ⅱ型糖尿病与机体氧化应激的关系 | 第37页 |
·Ⅱ型糖尿病与炎症反应的关系 | 第37-38页 |
·血细胞检测在Ⅱ型糖尿病中的作用 | 第38-39页 |
·脏器质量数检测在实验中的作用 | 第39页 |
7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桦褐孔菌多糖含量测定及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 第40-48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材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动物 | 第40页 |
·药物 | 第40页 |
·试剂 | 第40-41页 |
·仪器 | 第41页 |
3 方法 | 第41-43页 |
·药物的制取 | 第41-42页 |
·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桦褐孔菌粗多糖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42页 |
·小鼠实验性Ⅱ型糖尿病模型的复制 | 第42页 |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第42页 |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 第42-43页 |
·行为学指标检测 | 第43页 |
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3页 |
5 结果 | 第43-46页 |
·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 | 第43页 |
·桦褐孔菌粗多糖含量及纯度 | 第43页 |
·桦褐孔菌多糖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FBG的影响 | 第43-44页 |
·桦褐孔菌多糖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FINS的影响 | 第44页 |
·桦褐孔菌多糖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GSP的影响 | 第44-45页 |
·桦褐孔菌多糖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 第45页 |
·桦褐孔菌多糖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10%体质量负重游泳力竭时间的影响 | 第45-46页 |
·桦褐孔菌多糖对实验性Ⅱ型糖尿病小鼠光电刺激甩尾潜伏期的影响 | 第46页 |
6 讨论 | 第46-47页 |
7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