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黄铜矿微生物冶金技术 | 第10-13页 |
| ·黄铜矿微生物冶金简介 | 第10-11页 |
| ·黄铜矿生物浸出机理 | 第11-13页 |
| ·细菌群落结构研究对生物冶金应用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 ·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方法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 ·细菌群落结构研究应用于生物冶金中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生物冶金相关过程中硫形态的多样性及其分析方法 | 第16-19页 |
| ·生的物浸出体系中硫形态多样性 | 第16-17页 |
| ·硫形态多样性分析方法 | 第17-1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9-20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路线 | 第20-22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单一及混合菌浸出黄铜矿的比较分析 | 第22-33页 |
| ·引言 | 第22-23页 |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3-27页 |
| ·实验菌株及培养条件 | 第23页 |
| ·黄铜矿样 | 第23-24页 |
| ·金属离子及硫酸根离子浓度测定 | 第24-27页 |
| ·pH值、电位及细菌浓度测定 | 第27页 |
| ·生物浸出实验 | 第2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 ·单一及混合细菌硫氧化活性的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 ·单一及混合细菌对黄铜矿浸出行为的比较分析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元素硫对混合菌浸出黄铜矿的影响 | 第33-51页 |
| ·引言 | 第33-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实验菌株及矿物样品 | 第34页 |
| ·生物浸出实验 | 第34页 |
| ·浸出化学行为及矿物组成分析 | 第34-35页 |
| ·细菌群落演替研究方法-RFLP | 第35-39页 |
| ·基因组DNA的提取及纯化 | 第35页 |
| ·细菌的16S rDNA PCR扩增及纯化 | 第35-37页 |
| ·克隆 | 第37-38页 |
| ·菌落PCR产物的双酶切及电泳 | 第38-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9页 |
| ·不同浓度元素硫对黄铜矿浸出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元素硫对混合菌浸出黄铜矿过程中溶液中铁离子的影响 | 第40-44页 |
| ·元素硫对混合菌浸出黄铜矿过程中硫氧化的影响 | 第44-46页 |
| ·元素硫对黄铜矿浸出体系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三种典型能量代谢菌浸出黄铜矿过程中矿物表面硫形态转化研究 | 第51-60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52页 |
| ·黄铜矿及标样准备 | 第52页 |
| ·生物浸出实验 | 第52页 |
| ·样品制备 | 第52页 |
| ·浸出化学行为及矿物组成分析 | 第52-53页 |
| ·硫的K边XANES检测 | 第5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 ·XRD分析单一及混合细菌浸出黄铜矿表面硫形态变化 | 第53-54页 |
| ·硫的K边XANES法分析单一及混合细菌浸出黄铜矿表面硫形态变化 | 第54-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