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糖料作物论文--其他论文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种质创新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1 甜叶菊的重要性第13-16页
   ·甜叶菊生物学特性第13页
   ·甜叶菊的研究价值第13-15页
   ·甜叶菊种植资源及栽培现状第15页
   ·甜叶菊研究现状及前景第15-16页
 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第16-17页
   ·组织培养的兴起与意义第16页
   ·甜叶菊的组织培养研究第16页
   ·组织培养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第16-17页
 3 植物多倍体诱导及鉴定研究第17-20页
   ·多倍体诱导的意义第17-18页
   ·多倍体形成的原因第18页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途径第18-19页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第19页
   ·多多倍体育种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4 多倍体植株特性研究第20-22页
   ·农艺性状研究第20页
   ·光合特性方面的研究第20-21页
   ·酶活性研究第21页
   ·多倍体产量和活性成分研究第21-22页
 5 多倍体表观遗传差异分析第22-24页
   ·基因组DNA甲基化第22页
   ·DNA甲基化的检测方法第22-23页
   ·DNA甲基化在基因组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第23-24页
 6 植物多倍体的应用第24-27页
   ·多倍体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第24页
   ·多倍体在蔬菜中的应用第24页
   ·多倍体在果树中的应用第24-25页
   ·多倍体在花卉中的应用第25-27页
第二章 甜叶菊无菌快繁体系的建立第27-3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试验材料第28页
   ·试验方法第28-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5页
   ·甜菊糖苷含量分析与筛选第30-31页
   ·外植体的灭菌及接种培养第31-32页
   ·甜叶菊不定芽的诱导增殖第32-33页
   ·组培苗的壮苗生根第33-34页
   ·炼苗时间对甜叶菊成活率的影响第34-35页
 3 讨论第35-36页
 4 小结第36-37页
第三章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第37-4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8-40页
   ·试验材料第38页
   ·试验方法第38-4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0-43页
   ·秋水仙素直接处理对丛生芽染色体加倍的影响第40页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鉴定第40-42页
   ·甜叶菊同源四倍体植株的扩繁与移栽第42-43页
 3 讨论第43-44页
   ·多倍体诱导方法第43页
   ·多倍体鉴定方法第43-44页
 4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二、四倍体甜叶菊光合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第45-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47页
   ·试验材料第46页
   ·试验方法第46-47页
   ·数据处理第4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光合特性第47-48页
   ·生理生化指标第48-50页
   ·甜菊糖苷的含量第50页
 3 讨论第50-51页
   ·二、四倍体光和特性比较第50页
   ·二、四倍体生理生化指标比较第50-51页
   ·二、四倍体活性成分含量比较第51页
 4 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甜叶菊的DNA甲基化差异分析第53-63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4-58页
   ·试验材料第54页
   ·试验方法第54-57页
   ·MSAP条带统计、分析方法第57-5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8-60页
   ·四倍体和二倍体甜叶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第58页
   ·不同倍性甜叶菊基因组DNA甲基化类型第58-60页
 3 讨论第60-62页
   ·MSAP法分析植物DNA甲基化的可行性第60页
   ·不同倍性植物与基因组DNA甲基化第60-61页
   ·四倍体甜叶菊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及模式第61-62页
 4 小结第62-63页
全文结论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7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3-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温度及光照对苦苣苔科牛耳朵相关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GreenSeeker主动遥感的大豆NDVI/RVI分析与籽粒产量估测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