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基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南疆三地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7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第9-10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10-15页
  一、 国外相关理论综述第10-13页
  二、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第13-14页
  三、 新疆对农民收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第15-17页
  一、 本文的研究思路第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6页
  三、 可能的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第17-25页
 第一节 南疆三地州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第17页
 第二节 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民收入概况第17-21页
  一、 农民收入总水平提高,但低于全疆和全国水平第17-18页
  二、 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拉大第18页
  三、 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第18-19页
  四、 第一产业收入是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因素第19页
  五、 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亮点第19-21页
 第三节 影响南疆三地州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第21-25页
  一、 自然环境因素第21页
  二、 经济因素第21-22页
  三、 制度因素第22-23页
  四、 其他因素第23-25页
   (一)南疆三地州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过于单一第23页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第23-25页
第三章 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第25-40页
 第一节 南疆三地州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分析第25-30页
  一、 对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总量估算第25-28页
  二、 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第28-30页
 第二节 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转移制约的因素第30-34页
  一、 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制约第30页
  二、 语言、文化、习俗制约第30-31页
  三、 自然地理带来的交通不便第31页
  四、 滞后的城镇化水平第31页
  五、 乡镇企业规模小,发展迟滞第31-32页
  六、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第32页
  七、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低社会保障制约第32-34页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第34-36页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第34页
  二、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善社会经济结构第34-35页
  三、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第35页
  四、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第35-36页
 第四节 农村剩余劳动转移方式的选择第36-40页
  一、 模型的启示第36-37页
  二、 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选择第37-40页
第四章 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增收的实证分析第40-47页
 第一节 数据处理第40-42页
  一、 相关性检验第41页
  二、 平稳性检验第41页
  三、 协整分析第41-42页
 第二节 模型设定与回归分析第42-43页
 第三节 统计检验及经济意义检验第43页
  一、 统计检验第43页
  二、 经济意义检验第43页
 第四节 最终模型与结论第43-47页
第五章 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第47-53页
 第一节 结论分析第47-48页
 第二节 促进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第48-53页
  一、 加强南疆三地州农民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第48-49页
  二、 加强南疆三地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想教育,改变就业观念第49页
  三、 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的保护第49-50页
  四、 打破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第50-51页
  五、 加快南疆三地州农村城镇化进程第51页
  六、 积极促进南疆三地州农村乡镇企业发展第51-52页
  七、 扩大南疆三地州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在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分析
下一篇: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