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概括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列车—桥梁系统空气动力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实车试验研究 | 第13页 |
·模型风洞实验研究 | 第13-14页 |
·CFD数值模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原理 | 第17-26页 |
·流场描述的基本方程 | 第17-18页 |
·质量守恒方程 | 第17页 |
·动量守恒方程 | 第17-18页 |
·能量守恒方程 | 第18页 |
·湍流模型的模拟方法 | 第18-19页 |
·计算区域的离散和数值模拟的计算过程 | 第19-22页 |
·CFD的计算区域的离散方法 | 第19-20页 |
·CFD数值模拟的计算过程 | 第20-22页 |
·动网格计算方法概述 | 第22-24页 |
·动网格守恒方程 | 第22页 |
·动网格更新方法 | 第22-24页 |
·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 第24-25页 |
·UDF的实际应用 | 第24页 |
·动态网格的DEFINE宏 | 第24-25页 |
·编译及连接用户定义函数(UDF) | 第25页 |
·本章小节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高速列车—桥梁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26-37页 |
·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几何模型 | 第27-29页 |
·流体计算区域的确定和网格划分 | 第29-31页 |
·流体计算区域的确定 | 第29-30页 |
·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高速列车和桥梁受力分析 | 第31-33页 |
·动网格模型和静网格对比验证 | 第33-36页 |
·模型介绍 | 第33-34页 |
·气动力系数对比 | 第34-36页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高速列车-桥梁相互气动性能的实验理论分析 | 第37-53页 |
·列车在不同位置对桥梁节段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37-43页 |
·迎风侧下列车在桥梁上不同位置对桥梁的气动力的影响 | 第38-41页 |
·背风侧下列车在桥梁上不同位置对桥梁的气动力的影响 | 第41-43页 |
·不同风偏角下列车和桥梁相互气动性能影响 | 第43-51页 |
·迎风侧下列车和桥梁相互气动性能影响随风偏角的变化规律 | 第44-48页 |
·背风侧下列车和桥梁相互气动性能影响随风偏角的变化规律 | 第48-51页 |
·本章小节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侧风下列车在桥梁上运行时相互气动性能研究 | 第53-77页 |
·高速列车—桥梁动网格模型 | 第53页 |
·不同车速下高速列车和桥梁相互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53-61页 |
·不同车速高速列车对桥梁气动性能影响 | 第53-57页 |
·不同车速的高速列车在桥梁上运行时的气动性能 | 第57-61页 |
·不同侧风风速对高速列车和桥梁相互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61-68页 |
·不同侧风风速下列车对桥梁的气动性能影响 | 第61-64页 |
·不同侧风风速下高速列车在桥梁上运行时的气动性能 | 第64-68页 |
·迎风侧和背风侧下列车在桥梁上运行时气动性能研究 | 第68-70页 |
·迎风侧和背风侧下列车对桥梁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迎风侧和背风侧下列车运行的气动特性研究 | 第69-70页 |
·列车在不同梁高的桥梁上运行时气动性能研究 | 第70-73页 |
·不同梁高下列车运行对桥梁的气动性能影响 | 第71-72页 |
·列车在不同梁高的桥梁上运行时的气动特性研究 | 第72-73页 |
·不同风偏角下列车运行的气动性能研究 | 第73-76页 |
·本章小节 | 第76-77页 |
第六章 高速列车在桥梁上会车时气动性能研究 | 第77-90页 |
·高速列车交会模型的建立 | 第77-78页 |
·静风环境下等速会车时列车和桥梁相互气动性能影响 | 第78-84页 |
·列车不同车速的等速会车对桥梁气动性能的影响 | 第78-80页 |
·列车不同车速的等速会车时列车气动性能研究 | 第80-84页 |
·侧风环境下列车等速会车时气动特性特性研究 | 第84-89页 |
·迎风侧列车头车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 | 第85-87页 |
·迎风侧列车尾车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 | 第87-89页 |
·本章小节 | 第89-9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