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马北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9-11页 |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 | 第11-13页 |
·地震沉积学理论与技术 | 第13-21页 |
·理论体系与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技术方法 | 第16-21页 |
·研究思路和完成工作量 | 第21-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23-2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24-28页 |
·构造特征 | 第24-25页 |
·沉积特征 | 第25-26页 |
·地层特征 | 第26-28页 |
第3章 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层序地层格架 | 第28-32页 |
·层序划分方案 | 第28-29页 |
·井-震统一层序格架 | 第29-32页 |
·层位标定 | 第29页 |
·地震剖面内层位追踪 | 第29-30页 |
·地震剖面层位追踪闭合 | 第30-32页 |
第4章 沉积相模式 | 第32-43页 |
·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 | 第32-38页 |
·研究区沉积环境 | 第32-36页 |
·研究区沉积模式 | 第36-38页 |
·单井和连井沉积相剖面分析 | 第38-43页 |
·单井相划分 | 第38-42页 |
·连井沉积相划分 | 第42-43页 |
第5章 地震沉积学研究 | 第43-60页 |
·研究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地震沉积学研究 | 第43-49页 |
·相位转换技术的应用 | 第43页 |
·分频技术的应用 | 第43-45页 |
·聚类分析技术的应用 | 第45-46页 |
·相干体技术的应用 | 第46-47页 |
·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 第47-49页 |
·沉积微相及演化特征研究 | 第49-56页 |
·下干柴沟组下段四级层序界面沉积相研究 | 第50-54页 |
·下干柴沟组下段内沉积演化规律研究 | 第54-56页 |
·含油气有利区带分析 | 第56-60页 |
·有利区带沉积体系特征 | 第56-57页 |
·有利区带 | 第57-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