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围岩流固耦合效应与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隧道围岩的流固耦合基础理论 | 第15-35页 |
·岩体的弹塑性理论 | 第15-19页 |
·岩体材料的强度准则 | 第15-17页 |
·非线性弹塑性本构关系 | 第17-19页 |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 第19页 |
·岩体的渗流理论 | 第19-27页 |
·渗流介质模型的确定 | 第20-21页 |
·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渗流数学模型的有限元解法 | 第25-27页 |
·流固耦合理论 | 第27-33页 |
·流固耦合类型的选取 | 第28-29页 |
·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合作用 | 第29-33页 |
·岩体流固耦合数学模型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南安庄隧道工程概况 | 第35-45页 |
·工程简介 | 第35页 |
·自然地理 | 第35-37页 |
·气象条件 | 第35-36页 |
·地形地貌 | 第36-37页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37-41页 |
·地质构造 | 第37-39页 |
·地层岩性 | 第39页 |
·水文地质 | 第39-41页 |
·隧道围岩分级 | 第41-43页 |
·围岩分级方法 | 第41-43页 |
·围岩分级结果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隧道围岩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 | 第45-62页 |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 第45-46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三维地质模型 | 第46页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46-47页 |
·力学参数的选取 | 第47-51页 |
·岩体力学参数 | 第47-50页 |
·地下水力学参数 | 第50-51页 |
·隧道围岩在应力场和渗流场下的数值模拟 | 第51-55页 |
·围岩应力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隧道洞周位移 | 第52-54页 |
·围岩中渗流场的变化规律 | 第54-55页 |
·围岩的耦合效应分析 | 第55-60页 |
·围岩应力对比 | 第56-58页 |
·隧道洞周位移对比 | 第58-59页 |
·渗流场变化规律对比 | 第59-60页 |
·流固耦合效应分析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分析 | 第62-73页 |
·隧道围岩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应力数值分析 | 第62-67页 |
·应力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 | 第62-64页 |
·隧道开挖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64-67页 |
·隧道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洞周位移 | 第67-69页 |
·隧道的洞周位移 | 第67-68页 |
·右隧道开挖对左隧道洞周位移的影响 | 第68-69页 |
·隧道围岩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渗流场特征 | 第69-70页 |
·围岩稳定性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隧道关键部位的稳定性分析 | 第70页 |
·围岩的屈服破坏区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6章 隧道围岩变形控制与防排水措施 | 第73-83页 |
·围岩变形控制 | 第73-80页 |
·变形控制措施 | 第73页 |
·围岩衬砌支护 | 第73-74页 |
·围岩变形监测 | 第74-76页 |
·围岩变形预测 | 第76-80页 |
·隧道防排水措施 | 第80-82页 |
·防排水措施的选择 | 第80页 |
·防水措施 | 第80-81页 |
·排水措施 | 第81-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