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13页 |
(四) 理论框架与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1、理论框架 | 第13-14页 |
2、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五) 佛寺镇概况 | 第15-18页 |
一、蒙古贞礼仪文化概况 | 第18-24页 |
(一) 蒙古贞概况 | 第18-20页 |
(二) 蒙古贞传统礼仪文化 | 第20-24页 |
1、问候礼仪 | 第20-21页 |
2、待客礼仪 | 第21页 |
3、献哈达礼仪 | 第21-24页 |
二、蒙古贞传统待客礼仪文化变迁现状 | 第24-38页 |
(一) 蒙古贞待客礼仪文化传统之变化原因 | 第24-26页 |
(二)、蒙古贞待客礼仪文化传统模式的现状表现形式 | 第26-38页 |
1、迎宾 | 第27-28页 |
2、待宾 | 第28-35页 |
3、送宾 | 第35-38页 |
三、蒙古贞礼仪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 | 第38-44页 |
(一) 蒙古贞礼仪文化的结构 | 第38-39页 |
(二) 蒙古贞礼仪文化的功能 | 第39-44页 |
1、教育功能 | 第40-41页 |
2、社会整合功能 | 第41-42页 |
3、娱乐功能 | 第42页 |
4、历史记忆功能 | 第42-44页 |
四、蒙古贞礼仪文化面临问题的几点思考 | 第44-52页 |
(一) 蒙古贞礼仪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1、蒙古贞礼仪文化传承总体形势 | 第44-45页 |
2、传播者缺乏积极性 | 第45页 |
3、对礼仪文化认识的淡化 | 第45-46页 |
(二) 蒙古贞礼仪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1、开发程度低 | 第46-47页 |
2、利用效率低 | 第47页 |
3、传播范围小 | 第47-48页 |
(三) 蒙古贞礼仪文化发展途径的思路 | 第48-52页 |
1、蒙古贞礼仪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第48-49页 |
2、蒙古贞礼仪文化的开发与利用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