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之完善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2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价值 | 第9页 |
·理论价值 | 第9页 |
·实践价值 | 第9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资产证券化与特定目的信托 | 第9-10页 |
·国内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状况 | 第10页 |
·国外关于特定目的信托的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研究路径和方法 | 第11-12页 |
第2章 特定目的信托的一般理论 | 第12-24页 |
·信托的渊源 | 第12-16页 |
·信托的起源 | 第12-14页 |
·信托的演进 | 第14-16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概念、性质与功能 | 第16-21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性质 | 第18-19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功能 | 第19-21页 |
·特定目的信托中的核心主体 | 第21-24页 |
·委托人 | 第21页 |
·受托人 | 第21-22页 |
·受益人 | 第22-24页 |
第3章 域外相关国家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考察 | 第24-30页 |
·美国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 | 第24-27页 |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概况 | 第24-25页 |
·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制度与立法 | 第25-27页 |
·日本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 | 第27-30页 |
·日本特定目的信托的立法概要 | 第27-28页 |
·特定目的信托与新《日本信托法》 | 第28-30页 |
第4章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述与评述 | 第30-37页 |
·我国特定目信托立法的现状 | 第30-31页 |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不足 | 第31-35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运用范围较窄 | 第31页 |
·特定目的信托中的财产转移权限不明 | 第31-32页 |
·特定目的信托中受益权证的流通不畅 | 第32-33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存续时间模糊 | 第33-34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受托人职权笼统 | 第34页 |
·缺少信托履行不能时的应对 | 第34-35页 |
·公益目的信托登记生效主义弊病重重 | 第35页 |
·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立法的建议 | 第37-47页 |
·我国对特定目的信托形式的选择 | 第37-39页 |
·特定目的公司的不适性 | 第37-38页 |
·有限合伙模式的缺陷 | 第38页 |
·特定目的信托的可行性 | 第38-39页 |
·丰富我国特定目的信托之内涵 | 第39-40页 |
·扩充特定公益目的内容 | 第39页 |
·创新资产证券化领域 | 第39-40页 |
·完善信托财产转移 | 第40-42页 |
·特定目的信托财产转移过程中的两个原则 | 第40-41页 |
·完善我国信托财产转移的对策 | 第41-42页 |
·畅通受益权证的流通 | 第42-43页 |
·设立特定目的信托的存续时限 | 第43页 |
·履行不能情形之应对 | 第43-44页 |
·修正“公益目的”的设置要求 | 第44页 |
·加强特定目的信托相关主体的保护 | 第44-47页 |
·加强受益证券持有人的保护 | 第44-45页 |
·完善公益信托的监察人制度 | 第45页 |
·确立公益信托受益人会议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