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改良论文

生物炭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初步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3页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8页
   ·生物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2页
     ·生物炭概述第13-14页
     ·生物炭的农学意义第14-16页
     ·生物炭对作物的效应第16-18页
     ·生物炭对土壤的效应第18-20页
     ·生物炭农业应用前景第20-22页
   ·土壤改良措施概述第22-28页
     ·物理措施改良土壤第22-24页
     ·化学措施改良土壤第24-25页
     ·生物措施改良土壤第25-26页
     ·水利工程措施改良土壤第26-27页
     ·土壤改良措施面临的挑战第27-28页
第二章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8-30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8页
   ·研究内容第28-29页
   ·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三章 生物炭理化性质的表征第30-40页
   ·生物炭的表征方法第30-31页
     ·生物炭样品第30页
     ·生物炭形态与物理特性表征方法第30-31页
     ·生物炭结构与化学特性表征方法第31页
   ·生物炭的形态与物理特性第31-36页
     ·生物炭的形态第31-34页
     ·生物炭的孔隙第34-36页
   ·生物炭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第36-39页
     ·生物炭的结构第36-37页
     ·生物炭的矿物组成第37-38页
     ·生物炭的化学性质和养分组成第38-39页
   ·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第40-51页
   ·材料和方法第40-42页
     ·试验材料第40-41页
     ·培育试验第41页
     ·测定方法第41-42页
     ·数据处理第42页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第42-44页
     ·生物炭对土壤pH的影响第42-43页
     ·生物炭对土壤交换性酸的影响第43-44页
   ·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第44-45页
     ·生物炭对养分含量的影响第44页
     ·生物炭对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的影响第44-45页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第45-49页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第45-46页
     ·生物炭对土壤结持性的影响第46-47页
     ·生物炭对抗压强度的影响第47-48页
     ·生物炭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第48-49页
   ·生物炭与土壤相互作用机制第49-51页
第五章 结论第51-53页
   ·研究结论第51-52页
   ·创新点第52页
   ·今后研究方向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3页
作者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GIS的陕西省冷冻害干旱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浓度化纤油剂乳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