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7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特征阐述 | 第17-25页 |
·旅游度假区 | 第17页 |
·概念阐述 | 第17页 |
·山地度假区建筑的特征 | 第17页 |
·山地亲水建筑 | 第17-24页 |
·山地建筑 | 第17-19页 |
·概念阐述 | 第17-18页 |
·建筑于山地的生存关系 | 第18页 |
·适应不同地形的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 | 第18-19页 |
·滨水建筑、临水建筑、亲水建筑概念阐述 | 第19-24页 |
·滨水建筑 | 第19-20页 |
·临水建筑 | 第20-21页 |
·亲水建筑 | 第21-24页 |
·山地亲水建筑概念阐述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案例分析 | 第25-38页 |
·流水别墅 | 第25-27页 |
·项目概况 | 第25页 |
·延续环境型亲水 | 第25-27页 |
·综合评价 | 第27页 |
·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 第27-28页 |
·项目概况 | 第27页 |
·生态型亲水 | 第27-28页 |
·综合评价 | 第28页 |
·淼庐 | 第28-30页 |
·项目概况 | 第29页 |
·消隐型亲水 | 第29-30页 |
·综合评价 | 第30页 |
·水之教堂(Church on the Water) | 第30-32页 |
·项目概况 | 第31页 |
·神圣型亲水 | 第31-32页 |
·综合评价 | 第32页 |
·日本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 | 第32-33页 |
·项目概况 | 第32页 |
·功能型亲水 | 第32-33页 |
·综合评价 | 第33页 |
·福特沃斯现代美术博物馆 | 第33-34页 |
·项目概况 | 第34页 |
·创造型亲水 | 第34页 |
·综合评价 | 第34页 |
·数字水建筑 | 第34-36页 |
·项目概况 | 第34-35页 |
·科技型亲水 | 第35-36页 |
·综合评价 | 第36页 |
·STONE RIVER(石头河) | 第36-37页 |
·项目概况 | 第36页 |
·意向型亲水 | 第36-37页 |
·日本枯山水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山地亲水建筑解析 | 第38-74页 |
·山地亲水建筑的自然影响因素 | 第38-40页 |
·地形 | 第38页 |
·气候 | 第38-39页 |
·水文 | 第39页 |
·植被 | 第39-40页 |
·山地亲水建筑的形态特征 | 第40-42页 |
·建筑与基地之间水的自然流动 | 第40页 |
·出入口的连续贯通 | 第40-41页 |
·自然山水环境下的建筑形态 | 第41-42页 |
·山地亲水建筑的处理手法 | 第42-56页 |
·“顺势成渠”——贯穿手法 | 第42-44页 |
·跌落手法 | 第44-45页 |
·借声手法 | 第45-47页 |
·藏引手法 | 第47-48页 |
·光影手法 | 第48-51页 |
·对比手法 | 第51-52页 |
·“积水成潭”——衬托手法 | 第52-54页 |
·“人工引水”——数字手法 | 第54-55页 |
·“隐喻比拟”——意向手法 | 第55-56页 |
·山地亲水建筑材料 | 第56-68页 |
·石材 | 第57-59页 |
·木材 | 第59-61页 |
·竹材 | 第61-63页 |
·玻璃 | 第63-65页 |
·金属材料 | 第65页 |
·纳米材料 | 第65-67页 |
·复合型表皮 | 第67-68页 |
·山地亲水建筑的工程技术性 | 第68-73页 |
·山地建筑的营造技术 | 第68页 |
·建筑抗水 | 第68-70页 |
·建筑防潮 | 第70-72页 |
·水声的舒适性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达哈·水恋度假村规划设计研究 | 第74-83页 |
·项目概况 | 第74-76页 |
·区位介绍 | 第74页 |
·历史人文资源 | 第74-75页 |
·规划理念与目标 | 第75-76页 |
·亲水规划设计 | 第76-81页 |
·地块分析及功能定位 | 第76-78页 |
·地块分析 | 第76-77页 |
·功能定位 | 第77-78页 |
·带状亲水——利用自然水系的亲水设计 | 第78-79页 |
·面状亲水——人造水景的亲水设计 | 第79-80页 |
·道路布局 | 第80-81页 |
·技术经济指标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达哈·水恋度假村建筑设计研究 | 第83-98页 |
·建筑设计的立意与表达 | 第83-84页 |
·建筑形式 | 第83-84页 |
·建筑材料 | 第84页 |
·建筑接地 | 第84页 |
·建筑用水 | 第84页 |
·酒店 | 第84-87页 |
·概述 | 第84-85页 |
·适应不同地貌的接地形式 | 第85-86页 |
·酒店的亲水设计 | 第86-87页 |
·水街 | 第87-89页 |
·概述 | 第87页 |
·业态及功能剖析 | 第87-88页 |
·造型分析 | 第88-89页 |
·会务娱乐中心 | 第89-91页 |
·概述 | 第89-90页 |
·功能解析 | 第90-91页 |
·会务娱乐中心的亲水设计 | 第91页 |
·景区服务中心 | 第91-95页 |
·概述 | 第92页 |
·功能剖析与造型设计 | 第92-93页 |
·景区服务中心的亲水设计 | 第93-94页 |
·数字技术的适宜性 | 第94-95页 |
·民间智慧与乡土技术的应用 | 第95-97页 |
·沿袭与创新 | 第95-97页 |
·摒弃及原因 | 第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七章 山地亲水型建筑设计的展望与思考 | 第98-101页 |
·山地亲水型建筑的设计理念 | 第98-100页 |
·人地关系 | 第98页 |
·环境伦理 | 第98-100页 |
·山地亲水型建筑的技术困难 | 第100-101页 |
结语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