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引言 | 第8-9页 |
·有机光伏技术的发展 | 第9-15页 |
·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发明 | 第10页 |
·理解和控制形貌 | 第10-12页 |
·新型材料的出现 | 第12-14页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艺 | 第14-15页 |
·准备方法 | 第15-16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操作原理 | 第16-17页 |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 | 第17-20页 |
·单层结构 | 第18页 |
·双层结构 | 第18页 |
·本体异质结结构 | 第18页 |
·叠层结构 | 第18-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与测试 | 第22-30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2-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药品 | 第22-25页 |
·器件的制备过程 | 第25-26页 |
·器件的性能参数 | 第26-30页 |
·开路电压 | 第26-27页 |
·短路电流 | 第27-28页 |
·光电转换效率 | 第28页 |
·填充因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一种增强型三组分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太阳能电池特性描述 | 第31-32页 |
·共混薄膜的光学和形貌特征 | 第32-34页 |
·共混薄膜的电荷传输 | 第34-35页 |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加入CBP提高P3HT与PCBM之间的相分离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加入NPB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 | 第36-42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器件光伏性能 | 第37-38页 |
·P3HT:PCBM共混薄膜光学和结构性质 | 第38-39页 |
·共混薄膜微观形貌和电学性能 | 第39-41页 |
·NPB的作用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低成本低聚合度结晶共聚物基太阳能电池 | 第42-52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三组分共混薄膜的性能和形态 | 第43-46页 |
·DBO对PC61BM和LDP-PCPDTBT形貌和传导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DBO溶剂处理的三组分共混薄膜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