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矿业、冶金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煤矿论文

煤矸石的淋溶特性及动电协同PRB原位修复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绪论第12-23页
   ·煤矸石的性质及污染现状第12-15页
     ·煤矸石资源化途径第13-14页
     ·煤矸石的淋溶特性第14-15页
   ·煤矸石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第15-17页
     ·煤矸石中的重金属对沿线土壤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第16页
     ·煤矸石释放的酸根离子(SO_4~(2-)和NO_3~-)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危害第16-17页
   ·煤矸石中重金属及酸根离子的处理技术第17-21页
     ·异位修复技术处理重金属及酸根离子第17-18页
     ·原位修复技术处理重金属及酸根离子第18页
     ·电化学法(EK)协同PRB修复土壤中的重金属及酸根离子第18-21页
   ·实验内容与目标第21-23页
     ·主要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1-22页
     ·研究目标第22-23页
2 煤矸石中重金属和酸根离子的淋溶特性第23-33页
   ·煤矸石淋溶实验第23-25页
     ·实验样品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5页
   ·浸泡时间对污染淋溶特性的影响第25-26页
   ·固液比对污染淋溶特性的影响第26-27页
   ·pH值对污染淋溶特性的影响第27页
   ·煤矸石空隙率对污染淋溶特性的影响第27-31页
     ·金属(Zn、Mn、Cu、Fe、Ca和Mg)的淋溶特性第27-30页
     ·硫酸盐和硝酸盐的淋溶特性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3 动电EK对土壤中的金属及酸根离子的修复第33-49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实验材料第33-34页
     ·动电系统(EK)装置和实验方法第34-35页
   ·确定电动力学协同渗透性反应墙(PRB)原位修复系统的修复对象及浓度范围第35-36页
   ·动电修复下金属和酸根离子的迁移方向及原理第36-39页
   ·电压的确定第39-41页
   ·电解质溶液浓度的确定第41-43页
   ·污染初始浓度的确定第43-46页
   ·土壤pH值的确定第46-47页
   ·本章小结第47-49页
4 动电技术协同静电纺PAN纳米纤维膜PRB修复土壤中的金属及酸根离子第49-63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实验材料第49-50页
     ·EK/PAN纳米纤维膜PRB装置和实验方法第50-51页
   ·电压对EK/PAN纳米纤维膜PRB修复系统的影响第51-54页
   ·污染离子初始浓度对EK/PAN纳米纤维膜PRB修复系统的影响第54-57页
   ·土壤pH值对EK/PAN纳米纤维膜PRB修复系统的影响第57-61页
   ·EK/PAN纳米纤维膜与动电技术修复情况的对比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电化学协同壳聚糖及改性壳聚糖PRB修复土壤中的金属及酸根离子第63-79页
   ·材料与方法第63-66页
     ·实验材料第63页
     ·EK/(M)CTS PRB系统装置和实验方法第63-66页
   ·壳聚糖及改性壳聚糖对金属及酸根离子的吸附第66-70页
     ·CTS/MCTS对金属离子(Zn~(2+),Fe~(3+)和Ca~(2+))及酸根离子(SO_4~(2-)和NO_3~-)的吸附平衡时间第67页
     ·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第67-68页
     ·离子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68页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第68-70页
   ·壳聚糖及改性壳聚糖PRB协同电化学修复土壤中的金属及酸根离子第70-76页
     ·不同CTS质量对金属及酸根离子的修复情况第71-74页
     ·不同MCTS质量对金属及酸根离子的修复情况第74-76页
   ·EK/CTS PRB系统和EK/MCTS PRB系统修复情况的对比第76-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6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涤纶多轴向经编柔性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下一篇:无η相梯度硬质合金制备工艺优化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