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论文引言 | 第14-18页 |
·课题缘起与概念界定 | 第14页 |
·论文背景 | 第14-15页 |
·主要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 第15-16页 |
·调研意义 | 第16页 |
·调研框架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主要概念 | 第18-20页 |
·失地农民 | 第18页 |
·土地征用 | 第18-19页 |
·回迁安置小区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国外有关社会排斥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国外有关社会排斥的多种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中国有关社会排斥理论及其多种维度的相关研究 | 第22-24页 |
·有关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国外有关公共住房的相关研究 | 第24页 |
·国内有关回迁安置小区的相关研究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英国可支付住宅(affordable housing)的规划政策与实践经验的启示 | 第26-32页 |
·英国可支付住宅(affordable housing)规划产生背景和规划政策的实践 | 第26-28页 |
·英国可支付(affordable housing)住宅规划政策和实践的启示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现存主要农民回迁安置房相关政策分析和现状问题 | 第32-45页 |
·我国现行有关失地农民回迁安置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2-39页 |
·回迁安置小区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所面临的挑战 | 第39-44页 |
·回迁安置小区发展历程 | 第39-40页 |
·我国城市回迁安置小区在实际中所已经存在的排斥问题 | 第40-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合肥市包河花园小区 | 第45-59页 |
·研究设计 | 第45页 |
·调研假设 | 第45页 |
·调研资料的来源 | 第45页 |
·研究方法 | 第45页 |
·社区总体情况简介 | 第45-46页 |
·区位和交通 | 第46-47页 |
·社区建设情况 | 第47-48页 |
·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概况 | 第48页 |
·回迁居民的社会排斥情况 | 第48-58页 |
·经济排斥 | 第49-54页 |
·政治排斥 | 第54-55页 |
·社会关系排斥 | 第55-57页 |
·文化排斥 | 第57-58页 |
·空间排斥 | 第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9-70页 |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建议与对策 | 第59-68页 |
·经济融入 | 第59-61页 |
·政治融入 | 第61-62页 |
·社会关系融入 | 第62-63页 |
·文化融入 | 第63页 |
·空间融入 | 第63-68页 |
·总结 | 第68页 |
·研究中的不足以及后续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附录一:问卷设计 | 第75-78页 |
附录二:有关回迁安置政策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 第7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