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心理的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1页 |
插图清单 | 第11-13页 |
插表清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体验型社会及体验型消费的发展 | 第14页 |
·博物馆设计创作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博物馆空间环境中的体验氛围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研究与分析方法 | 第19页 |
·论文框架 | 第19-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建筑体验心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22-31页 |
·体验心理学基本概念的引入 | 第22-23页 |
·体验心理学的概念 | 第22页 |
·体验心理学的源起 | 第22页 |
·体验心理学的发展 | 第22-23页 |
·个人与人文因素出发的体验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个人因素引起的体验差异分析 | 第23-24页 |
·心情与情绪 | 第23-24页 |
·性格特征 | 第24页 |
·兴趣爱好 | 第24页 |
·人文因素引起的体验差异分析 | 第24页 |
·体验心理固有模式及其可塑程度分析 | 第24页 |
·体验的基本方式 | 第24-28页 |
·感觉及影响感觉的因素 | 第24-26页 |
·感觉的主要特点 | 第25页 |
·影响感觉产生的因素 | 第25-26页 |
·知觉及其与感觉的异同 | 第26-27页 |
·感觉与知觉的异同 | 第26页 |
·知觉感受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认知的定义概念 | 第27-28页 |
·建筑空间环境中的体验心理分析 | 第28-30页 |
·建筑空间环境体验的缘起与形成 | 第28-29页 |
·影响建筑空间体验的主要因素 | 第29-30页 |
·体验的主体与客体的情况 | 第29页 |
·体验主体的参与程度 | 第29页 |
·体验的指向性 | 第29-30页 |
·建筑空间环境体验的主要研究对象 | 第30页 |
·体验客体的感知 | 第30页 |
·体验主体的自省 | 第30页 |
·建筑空间环境体验的方式分析 | 第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需求与变化分析 | 第31-39页 |
·博物馆发展概况 | 第31-34页 |
·博物馆定义与概念 | 第31页 |
·博物馆的类型 | 第31-32页 |
·国内外博物馆功能发展趋势分析 | 第32-34页 |
·博物馆建设蓬勃发展 | 第32-33页 |
·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愈加凸显 | 第33页 |
·建筑功能趋向多元化,复合化 | 第33-34页 |
·更加关注参观者交流和体验 | 第34页 |
·传统博物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分析 | 第34-36页 |
·传统博物馆建筑功能需求 | 第34-35页 |
·传统博物馆建筑设计过程 | 第35页 |
·传统博物馆建筑空间环境典型特征分析 | 第35-36页 |
·当代博物馆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演变 | 第36-38页 |
·当代博物馆建筑功能的拓展演化 | 第36页 |
·入口门厅的多功能化 | 第36页 |
·休闲服务区的扩大化 | 第36页 |
·博物馆内部空间流线设计与场所营建 | 第36-37页 |
·当代博物馆建筑造型设计与表皮材料处理 | 第37页 |
·当代博物馆室外空间环境优化设计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国内新建博物馆建筑调研实例 | 第39-51页 |
·调研背景及被调研博物馆概述 | 第39-42页 |
·调研背景 | 第39页 |
·博物馆概况介绍 | 第39-42页 |
·调研内容及数据统计 | 第42-45页 |
·调研方法 | 第43页 |
·问卷设计过程 | 第43-44页 |
·对调研对象的控制 | 第44-45页 |
·调研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数据分析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建筑体验思维指导下的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 | 第51-60页 |
·体验思维指导下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原则 | 第51-52页 |
·大众参与度 | 第51页 |
·情感空间与交流 | 第51-52页 |
·体验思维指导下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2页 |
·基于体验心理的室内空间营造策略 | 第52-56页 |
·整合空间形态,丰富感官体验 | 第52-53页 |
·控制空间体量,营造建筑氛围 | 第53-54页 |
·强化重点区域,模糊边界概念 | 第54-55页 |
·减少拓扑分支,提高建筑识别性 | 第55页 |
·创造互动空间,引导公众参与 | 第55-56页 |
·基于体验心理的细节感受处理 | 第56-58页 |
·空间中的细节设计 | 第56页 |
·建筑表皮材料的选用 | 第56-57页 |
·光影的处理与利用 | 第57-58页 |
·基于体验心理的室外环境引导设计 | 第58页 |
·兼顾方向感和停留区的入口空间 | 第58页 |
·强化外部空间的生机与活力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60-62页 |
·体验式设计的优势 | 第60页 |
·强化设计师与公众的沟通 | 第60页 |
·激发群众对建筑的热情 | 第60页 |
·深化建筑空间的认知与体验 | 第60页 |
·体验式设计存在的弊端 | 第60-61页 |
·博物馆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展望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引文参考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