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论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观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1页
 三、理论梳理第11-14页
第一章 麦卡勒斯小说中的"双性同体"形象第14-23页
 第一节 "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第14-16页
  一、矛盾的青春期少女——米克和弗兰淇第14-15页
  二、游走于两性之间的女人——爱米利亚第15-16页
 第二节 "双性同体"的男性形象第16-18页
  一、双性气质的混合体——比夫第16-17页
  二、缺陷与困惑的产物——潘德腾第17-18页
 第三节 男女"双性同体"形象的异同第18-23页
  一、借助压力扬弃自身第18-19页
  二、承受压力回归本位第19-23页
第二章 "双性同体"形象的成因探讨第23-35页
 第一节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第23-29页
  一、根源——男权中心第23-25页
  二、核心——二元性别观第25-27页
  三、本质——男女不平等第27-29页
 第二节 现代性带来的困惑第29-32页
  一、新鲜事物的兴起第29-30页
  二、宗教信仰的迷失第30-31页
  三、母亲形象的缺失第31-32页
 第三节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第32-35页
  一、新观念的冲力第32页
  二、旧制度的张力第32-33页
  三、新旧秩序的合力第33-35页
第三章 麦卡勒斯双性同体性别观的形成第35-39页
 第一节 坎坷的生活经历第35-36页
 第二节 动荡的社会环境第36-37页
 第三节 交织的多元文化第37-39页
第四章 麦卡勒斯小说中双性同体观的意义和局限第39-44页
 第一节 追求个性独立第39-40页
 第二节 追求两性平等第40-41页
 第三节 探索中的双性同体第41-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中的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下一篇:对多丽丝·莱辛早期非洲题材小说的后殖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