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民间文学论文

宋辽金民间歌谣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引言第7-15页
第一章 存世作品及其文献记载第15-30页
 第一节 存世作品的记录状况第15-24页
  一、 歌谣谚专集第15-17页
  二、 其他典籍第17-20页
  三、 《全宋诗》第20-22页
  四、 今人民歌集的部分“民歌”辨伪第22-24页
 第二节 存世作品总体特点及原因第24-30页
  一、 宋辽金民歌“量少”的原因解析第24-28页
  二、 宋辽金民歌的时代分布第28-30页
第二章 内容研究第30-42页
 第一节 美刺之歌第30-35页
  一、 “美刺”:从“政教”到“性情”第30-32页
  二、 赞美之歌的内容第32-33页
  三、 怨刺之歌的内容第33-34页
  四、 “寄于文辞之外”:美刺之歌的情感表现方式第34-35页
 第二节 地理风物谣第35-38页
  一、 地理风物谣的内容第35-37页
  二、 地理风物谣的特点第37-38页
 第三节 谶谣第38-42页
  一、 “谶谣”概念辨析第38-39页
  二、 谶谣的内容第39-41页
  三、 对谶谣的评价第41-42页
第三章 艺术研究第42-52页
 第一节 修辞手法第42-45页
 第二节 句式特色第45-48页
 第三节 风格特色第48-52页
第四章 社会学研究第52-62页
 第一节 宋辽金时期的社会状况第52-56页
  一、 常态社会中的民生问题与民歌创作第53-54页
  二、 非常态社会对民歌的影响第54-56页
 第二节 歌者的性格特征第56-59页
  一、 下层百姓的总体性格特征第56-57页
  二、 地域间的性格差异第57-58页
  三、 民族间的性格差异第58-59页
 第三节 歌者的创作动机第59-62页
第五章 地域研究第62-77页
 第一节 吴地民歌第62-67页
  一、 “吴歌”概念及称谓第62-63页
  二、 《全宋诗》中的“吴歌”第63-65页
  三、 宋代吴歌的内容第65-66页
  四、 宋代吴歌的艺术特色第66-67页
 第二节 巴蜀歌谣第67-70页
  一、 现存篇目及作品艺术特点第67-68页
  二、 巴歌第68-70页
  三、 蜀地民歌与音乐第70页
 第三节 岭南民歌第70-73页
  一、 “音乐化”的生活第71-72页
  二、 广西音乐概况第72-73页
 第四节 辽金民歌第73-77页
第六章 民歌与雅俗文学第77-88页
 第一节 民歌与其他俗文学的关系第77-82页
  一、 关于“俗文学”第77-79页
  二、 民歌与话本第79-81页
  三、 民歌与戏曲第81-82页
 第二节 民歌与雅文学的关系第82-88页
  一、 文人向民歌学习的方式第82-85页
  二、 民歌的雅化倾向第85-88页
第七章 文学地位与文化价值第88-100页
 第一节 宋辽金民歌特点总述第88-91页
 第二节 宋辽金民歌的文学地位第91-95页
  一、 宋辽金民歌在民歌史中的定位第91-93页
  二、 宋代民歌在宋代文学各种体裁中的定位第93-95页
 第三节 宋辽金民歌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第95-100页
  一、 宋辽金民歌的文化价值第95-97页
  二、 宋辽金民歌的社会历史意义第97-100页
征引书目第100-107页
致谢第107页

论文共1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秀水诗人王又曾诗歌研究
下一篇:庾阐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