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隧道病害整治的研究发展方向 | 第9-11页 |
·隧道衬砌病害整治的发展方向 | 第9-10页 |
·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整治的发展方向 | 第10页 |
·隧道侵蚀病害整治的发展方向 | 第10页 |
·隧道道床病害整治的发展方向 | 第10页 |
·隧道洞门病害整治的发展方向 | 第10-11页 |
·隧道病害处治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手段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隧道病害处治技术措施 | 第15-33页 |
·隧道衬砌裂损处治技术 | 第15-22页 |
·衬砌裂损类型 | 第15页 |
·衬砌裂损处治原则 | 第15-16页 |
·衬砌裂损病害原因分析 | 第16-17页 |
·衬砌裂损整治措施 | 第17-19页 |
·常用衬砌裂损整治方法 | 第19-22页 |
·隧道衬砌渗漏水处治技术 | 第22-30页 |
·渗漏水调查 | 第22-23页 |
·衬砌渗漏水病害原因的分析 | 第23页 |
·衬砌渗漏水整治措施 | 第23-30页 |
·隧道其他病害的整治 | 第30-32页 |
·隧道衬砌侵蚀病害的整治 | 第30-31页 |
·隧底及整体道床病害整治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赚宝隧道病害调查与检测分析 | 第33-47页 |
·工程概况 | 第33-34页 |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 第33页 |
·地质构造 | 第33-34页 |
·地层岩性 | 第34页 |
·隧道原结构设计情况 | 第34-37页 |
·隧道洞门设计 | 第34页 |
·洞身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原施工变更情况 | 第36-37页 |
·隧道病害现状分布调查 | 第37-38页 |
·隧道病害调查方法 | 第37-38页 |
·隧道衬砌裂缝发展监测 | 第38-43页 |
·检测仪器 | 第38-39页 |
·监测目的 | 第39页 |
·监测数据 | 第39-42页 |
·裂缝专项检测数据 | 第42-43页 |
·雷达检测 | 第43-46页 |
·检测仪器 | 第43-44页 |
·雷达检测成果 | 第44-46页 |
·隧道检测分析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赚宝隧道病害处治技术 | 第47-57页 |
·K32+670—K32+690 右侧路面、电缆沟错台和二次衬砌裂缝 | 第47-49页 |
·K32+920—K32+960 二次衬砌严重开裂 | 第49-53页 |
·K32+960—K32+990 二次衬砌裂缝+边墙渗水 | 第53-54页 |
·K32+690—K32+730、K32+730—K32+920、K32+990—K33+060 段二次衬砌开裂 | 第54-55页 |
·洞身防排水措施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赚宝隧道病害处治施工过程模拟分析与处治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第57-84页 |
·有限元法简介 | 第57-61页 |
·破坏准则及适用条件 | 第57-61页 |
·赚宝隧道病害处治施工过程模拟分析 | 第61-69页 |
·计算软件的简介 | 第61-62页 |
·三维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62-63页 |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 第63-69页 |
·赚宝隧道处治效果分析 | 第69-83页 |
·计算软件简介 | 第69页 |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 | 第69-70页 |
·断面 K32+950 整治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第70-75页 |
·断面 K32+730 整治效果数值模拟分析 | 第75-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