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连续刚构桥概述 | 第9-15页 |
·连续刚构桥特点 | 第9页 |
·连续刚构桥发展情况 | 第9-12页 |
·连续刚构桥主要病害问题 | 第12-14页 |
·国内外部分连续刚构桥病害及加固处置实例 | 第14-15页 |
·连续刚构桥加固技术概述 | 第15-22页 |
·桥梁主要加固方法 | 第15-17页 |
·桥梁体外预应力技术发展情况 | 第17-19页 |
·体外预应力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特点 | 第20-21页 |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适用性 | 第21页 |
·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与设计分析方法 | 第23-39页 |
·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 | 第23-29页 |
·体外束及其防腐保护系统 | 第23-25页 |
·体外束转向构造及转向器 | 第25-27页 |
·体外束锚固系统 | 第27-29页 |
·体外束减振装置以及索力测量装置 | 第29页 |
·体外预应力束布置 | 第29-35页 |
·体外预应力束布置的原则 | 第29-30页 |
·体外预应力束的偏心距 | 第30-31页 |
·体外预应力束束形布置 | 第31-33页 |
·大跨径箱梁桥体外预应力布束方法 | 第33-35页 |
·结合跨中底板病害处置的体外束布置方法 | 第35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计算内容 | 第35-36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整体设计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体外预应力加固局部构造有限元分析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体外预应力与原结构协同工作研究 | 第39-51页 |
·体外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及预应力损失 | 第39-42页 |
·体外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 | 第39页 |
·体外预应力损失 | 第39-42页 |
·体外预应力张拉时梁体裂缝闭合引起的体外束伸长量 | 第42-43页 |
·体外预应力二次效应及应力增量问题 | 第43-47页 |
·体外预应力二次效应 | 第43-44页 |
·体外预应力应力增量问题 | 第44-47页 |
·体外预应力结构与体外束振动 | 第47-50页 |
·体外预应力梁的振动 | 第48-49页 |
·体外预应力筋的振动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阿墨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分析 | 第51-77页 |
·原桥设计概况 | 第51-52页 |
·桥梁主要病害情况 | 第52-57页 |
·箱梁开裂病害 | 第52-55页 |
·桥梁下挠问题 | 第55-57页 |
·桥梁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 第57-62页 |
·主跨跨中下挠 | 第57-58页 |
·主桥箱梁合龙段底板混凝土崩裂、分层 | 第58-60页 |
·主桥箱梁裂缝 | 第60-62页 |
·旧桥验算结果 | 第62-63页 |
·加固设计思路及目标 | 第63-64页 |
·主桥加固内容及要点 | 第64-67页 |
·增设体外预应力 | 第64-66页 |
·中跨跨中增设横肋 | 第66-67页 |
·主桥箱梁粘贴钢板 | 第67页 |
·加固整体计算分析及体外束布置方案比选 | 第67-70页 |
·加固后局部应力分析 | 第70-76页 |
·新增转向块及锚固齿板应力分析 | 第70-74页 |
·跨中增设横肋局部应力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阿墨江大桥体外预应力张拉监测及结果分析 | 第77-86页 |
·张拉施工方案 | 第77页 |
·现场观测内容及方法 | 第77-78页 |
·现场观测结果 | 第78-83页 |
·体外预应力张拉监测结论 | 第83页 |
·体外预应力张拉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总结 | 第86-87页 |
·展望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