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宋代士人画与工笔花鸟画发展概述 | 第8-14页 |
第一节 宋代士人画 | 第8-9页 |
一、 “士人”与“士人画” | 第8页 |
二、 士人画绘画观念 | 第8-9页 |
第二节 宋代工笔花鸟画发展述略 | 第9-14页 |
一、 北宋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 第9-11页 |
二、 南宋工笔花鸟画的发展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宋代士人画对工笔花鸟画家及其绘画作品的影响 | 第14-20页 |
第一节 士人画对宋徽宗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 第14-17页 |
一、 文人情怀 | 第14-15页 |
二、 诗、书、画、印结合的开创 | 第15-16页 |
三、 工笔花鸟画绘画作品分析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士人画对赵孟坚及其花鸟画的影响 | 第17-20页 |
一、 赵孟坚绘画艺术的渊源 | 第17-18页 |
二、 赵孟坚的绘画作品分析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宋代士人画对工笔花鸟画发展的影响 | 第20-33页 |
第一节 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绘画功能的影响 | 第20-21页 |
一、 宋代之前的绘画功能 | 第20-21页 |
二、 宋代士人画的绘画功能观念 | 第21页 |
第二节 对宋代工笔花鸟画“诗”与“画”相结合的影响 | 第21-27页 |
一、 宋人文学修养的提升 | 第22页 |
二、 宋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引诗入画” | 第22-24页 |
三、 宋代工笔花鸟画中的“画中有诗” | 第24-27页 |
第三节 对宋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的影响 | 第27-33页 |
一、 “白描”的兴起 | 第27-30页 |
二、 赋彩的疏淡化 | 第30-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