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钨及其矿物的性质和用途 | 第9-10页 |
·我国钨矿的资源概况 | 第10-13页 |
·我国钨资源的分布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我国黑钨矿床的类型及特点 | 第11-12页 |
·我国钨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 第12-13页 |
·黑钨细泥选矿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黑钨细泥的重选研究 | 第13-14页 |
·黑钨细泥的浮选研究 | 第14-21页 |
·黑钨细泥的浮选工艺研究 | 第15-16页 |
·黑钨矿浮选捕收剂及机理研究 | 第16-20页 |
·捕收剂的组合使用原理 | 第20页 |
·黑钨矿浮选活化剂及脉石抑制剂研究 | 第20-21页 |
·黑钨细泥的磁选研究 | 第21-22页 |
·黑钨细泥选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22-23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2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4-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6页 |
·单矿物的制备 | 第24-26页 |
·实际矿石的采取与制备 | 第26页 |
·试验药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试验药剂 | 第26-27页 |
·试验仪器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0页 |
·单矿物浮选试验 | 第27-28页 |
·实际矿石分选试验 | 第28页 |
·接触角测定 | 第28页 |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单矿物浮选试验 | 第30-46页 |
·单一捕收剂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研究 | 第30-40页 |
·731 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30-32页 |
·油酸钠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32-33页 |
·GYR 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33-35页 |
·铜铁试剂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35-37页 |
·水杨醛肟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37-38页 |
·苯甲羟肟酸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38-40页 |
·组合捕收剂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研究 | 第40-45页 |
·731 与苯甲羟肟酸组合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40-41页 |
·GYR 与苯甲羟肟酸组合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41-42页 |
·731 与水杨醛肟组合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42-43页 |
·GYR 与水杨醛肟组合对单矿物的捕收性能 | 第43-44页 |
·731/水杨醛肟组合捕收剂用量对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 | 第44页 |
·TBP 对 731/水杨醛肟组合捕收剂的辅助作用研究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实际矿石选别试验 | 第46-61页 |
·原矿性质 | 第46-47页 |
·原矿化学多元素分析 | 第46页 |
·原矿钨物相分析 | 第46-47页 |
·原矿粒度组成及钨分布 | 第47页 |
·原则流程的确定 | 第47页 |
·黑钨细泥浮选前的准备作业 | 第47-50页 |
·脱硫浮选试验 | 第47-49页 |
·离心机预富集试验 | 第49-50页 |
·黑钨细泥浮选试验 | 第50-59页 |
·黑钨细泥粗选水玻璃用量试验 | 第50-51页 |
·黑钨细泥粗选硝酸铅用量试验 | 第51-52页 |
·黑钨细泥粗选捕收剂种类试验 | 第52-53页 |
·黑钨细泥粗选组合捕收剂用量试验 | 第53页 |
·黑钨细泥粗选辅助捕收剂用量试验 | 第53-54页 |
·黑钨细泥粗精矿精选试验 | 第54-56页 |
·全流程开路试验 | 第56-58页 |
·全流程闭路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现场细泥选别流程及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捕收剂与黑钨矿表面作用机理研究 | 第61-73页 |
·黑钨矿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 | 第61-62页 |
·接触角测定 | 第62-64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72页 |
·黑钨矿与硝酸铅作用前后红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单一捕收剂与黑钨矿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65-69页 |
·组合捕收剂与黑钨矿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69-70页 |
·组合药剂与辅助捕收剂混用与黑钨矿作用红外光谱分析 | 第70-71页 |
·TBP 对 731/水杨醛肟组合捕收剂的辅助机理分析 | 第71-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