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8页
绪论第18-22页
第一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缘起及在我国的移植第22-58页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苏俄(联)的缘起与发展第22-46页
  一、 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与发展的形式回溯第23-31页
  二、 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原因的实质剖析第31-46页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的移植第46-58页
  一、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与发展第46-52页
  二、 社会危害性观念在我国刑法中确立的原因分析第52-58页
第二章 社会危害性的内涵演变第58-139页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在苏联(俄)的内涵演变第58-100页
  一、 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实质转变第59-63页
  二、 社会危害性内涵嬗变的形式表现第63-100页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在我国的内涵演变第100-107页
  一、 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专有属性第101-103页
  二、 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本质特征第103-104页
  三、 类推的存废之争第104-107页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内涵演变的原因分析第107-119页
  一、 政治因素的隐退第107-110页
  二、 思想解放运动的引领第110-114页
  三、 法学学术研究的促进第114-119页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的规范性辨正第119-139页
  一、 规范性之内涵第120-123页
  二、 规范性之证成第123-129页
  三、 规范性之标识第129-139页
第三章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立法第139-178页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对罪的影响第139-151页
  一、 社会危害性决定着罪与非罪第139-148页
  二、 社会危害性决定着重罪与轻罪第148-151页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对刑的影响第151-160页
  一、 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因何存在第151-153页
  二、 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如何存在第153-160页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中的但书第160-178页
  一、 刑法中设立但书的初衷第160-164页
  二、 但书的功能与价值第164-168页
  三、 但书不应取消第168-175页
  四、 对但书理解的勘误与纠偏第175-178页
第四章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司法第178-224页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之于刑事司法的必要性第178-185页
  一、 我国大陆刑法语境的分析与论证第178-183页
  二、 域外刑法语境的设想与反证第183-185页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中如何发挥功用第185-193页
  一、 在定罪方面功用的发挥第185-190页
  二、 在量刑方面功用的发挥第190-193页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解释中的限度第193-224页
  一、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学术之争的启示第193-198页
  二、 社会危害性的解释限度第198-224页
第五章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第224-299页
 第一节 对犯罪客体的再认识与再定位第225-260页
  一、 犯罪客体在苏俄兴起的初衷及其功能分析第225-233页
  二、 犯罪客体植入我国后引发的质疑第233-239页
  三、 犯罪客体应然价值/功能的理性审视第239-260页
 第二节 三阶层犯罪论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位阶关系的启示第260-267页
 第三节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型构第267-299页
  一、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设想第269-278页
  二、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的刑法学意义考察第278-299页
结语第299-305页
参考文献第305-32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320-321页
后记第321-323页

论文共3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现代刑法的自由精神
下一篇:水客集团走私犯罪研究--基于信任理论的有组织犯罪控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