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基因分型研究 | 第13-14页 |
·细菌分离鉴定与培养 | 第14页 |
·致病机理 | 第14-15页 |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的研究 | 第15-19页 |
·临床用药的研究 | 第19-20页 |
·预防和免疫 | 第20-21页 |
·生物信息学在病原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材料和设备 | 第23-26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病料 | 第23页 |
·试验所涉及的菌株和质粒 | 第23页 |
·试验所涉及的酶,试剂盒及生化试剂 | 第23-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分析软件及网站 | 第25-26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6-36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26-27页 |
·培养基的制备 | 第26页 |
·细菌的分离培养 | 第26页 |
·NAD依赖性试验 | 第26页 |
·CAMP试验 | 第26页 |
·生化试验 | 第26-27页 |
·血清型鉴定 | 第27页 |
·PalA基因的克隆 | 第27-32页 |
·PalA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7页 |
·PaLA基因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PaLA基因PCR扩增产物胶回收 | 第28-29页 |
·PCR纯化产物与pMD19-T Vector连接 | 第29页 |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 | 第29-30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提取 | 第31页 |
·重组质粒测序 | 第31-32页 |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 | 第32页 |
·pET32a-PalA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2-34页 |
·表达载体pET32a进行双酶切 | 第32-33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片段的连接 | 第33页 |
·载体质粒的修复转化到DH5α及阳性菌株的筛选 | 第33页 |
·表达载体质粒的提取 | 第33页 |
·重组质粒测序 | 第33页 |
·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_2法) | 第33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转化 | 第33-34页 |
·阳性检测 | 第34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4-36页 |
·ORF的查找分析 | 第34页 |
·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 | 第34页 |
·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 | 第34页 |
·蛋白质跨膜区分析 | 第34页 |
·蛋白质的主要抗原域预测 | 第34页 |
·蛋白质的表面可能性预测 | 第34-35页 |
·蛋白质的信号肽预测 | 第35页 |
·氨基酸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35页 |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 第35页 |
·序列同源性和相似性搜索 | 第35页 |
·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建立 | 第35-3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50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36-37页 |
·细菌的分离培养特性 | 第36页 |
·细菌的鉴定结果 | 第36-37页 |
·血清型鉴定 | 第37页 |
·HPS四川分离株PaLA基因的克隆 | 第37-40页 |
·PaLA基因的PCR扩增 | 第37-38页 |
·pMD19-T-PalA克隆载体的获得 | 第38-40页 |
·pET32a-PalA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0-42页 |
·重组表达载体pET32a-PalA的获得 | 第40页 |
·表达菌株BL21(pET32a-PalA)的获得 | 第40-42页 |
·HPS-PalA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2-50页 |
·HPS-PalA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 | 第42-43页 |
·HPS-PalA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 | 第43页 |
·跨膜区分析 | 第43-44页 |
·PalA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主要抗原域预测 | 第44页 |
·HPS-PalA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表面可能性预测 | 第44-45页 |
·HPS-PalA基因编码蛋白信号肽预测 | 第45-46页 |
·HPS-PalA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46-47页 |
·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 | 第47-48页 |
·进化树分析 | 第48-50页 |
5. 讨论 | 第50-53页 |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 | 第50页 |
·PaLA基因的PCR扩增及克隆 | 第50-51页 |
·pET32a-PalA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1页 |
·PaL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