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导论 | 第10-2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理论价值 | 第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3. 生态意义 | 第12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马克思的土地自然力理论 | 第12-14页 |
2. 低碳农业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3. 关于低碳农业实现路径的探讨 | 第15-16页 |
4. 评述及展望 | 第16页 |
(四)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21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2.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3. 创新点 | 第18-19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二、马克思土地自然力理论及其低碳农业意义 | 第21-37页 |
(一) 低碳农业释义 | 第21-24页 |
1. 低碳农业的内涵 | 第21-22页 |
2. 低碳农业的特征 | 第22-23页 |
3. 低碳农业符合农业演化发展规律诉求 | 第23-24页 |
(二) 马克思土地自然力及其危机理论 | 第24-34页 |
1. 马克思的土地自然力理论 | 第25-26页 |
2. 土地自然力是农业生产力的基质 | 第26-27页 |
3. 土地自然力是农业财富的源泉 | 第27-28页 |
4. 马克思土地自然力危机及其补偿理论 | 第28-34页 |
(三) 马克思土地自然力理论的低碳农业意义 | 第34-37页 |
三、基于土地自然力视角的吉林省农业预警 | 第37-45页 |
(一) 土地承载力安全预警的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1. 承载力理论渊源与内涵 | 第37-38页 |
2. 安全预警理论 | 第38-39页 |
3. 安全预警的内容 | 第39-40页 |
(二) 吉林省土地承载力安全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40-41页 |
1. 吉林省土地利用现状 | 第40-41页 |
2. 吉林省土地压力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41页 |
(三) 吉林省土地承载力安全预警指标设计 | 第41-45页 |
1. 凸显土地自然力生产功能:土地自然力粮食潜在承载力指标 | 第41-42页 |
2. 凸显土地自然力社会功能:土地自然力人口承载力指标 | 第42-43页 |
3. 凸显土地自然力生态功能:土地自然力生态承载力指标 | 第43-45页 |
四、吉林省低碳农业碳源碳汇现状 | 第45-58页 |
(一) 吉林省农业生产碳源现状分析 | 第45-50页 |
(二) 吉林省农业生产碳汇现状分析 | 第50-56页 |
(三) 吉林省农业生产碳源碳汇对比分析 | 第56-58页 |
五、基于马克思政府公共性思想的低碳农业发展路径 | 第58-71页 |
(一) 低碳种植业发展路径 | 第58-63页 |
1. 吉林省发展低碳种植业的成就 | 第58-60页 |
2. 吉林省发展低碳种植业的重点任务 | 第60-62页 |
3. 发展低碳种植业的保障措施与路径设计 | 第62-63页 |
(二) 低碳畜牧养殖业发展路径 | 第63-67页 |
1. 吉林省发展低碳畜牧养殖业的成就 | 第64-65页 |
2. 发展低碳畜牧养殖业的重点任务 | 第65-66页 |
3. 发展低碳畜牧养殖业的组织保障和路径设计 | 第66-67页 |
(三) 碳汇林业发展路径 | 第67-71页 |
1. 吉林省碳汇林业发展现状 | 第68-69页 |
2. 吉林省发展碳汇林的重点任务和可行性路径 | 第69-71页 |
六、基于马克思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低碳农业支持政策 | 第71-77页 |
(一) 低碳农业技术支持政策 | 第71-72页 |
(二) 低碳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支持政策 | 第72-73页 |
(三) 土地生态补偿支持政策 | 第73-75页 |
(四) 碳汇林建设支持政策 | 第75-77页 |
七、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84页 |